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重组HSA/dTMP融合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第7-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3页
    1.1 血小板生成素及其模拟肽类药物第14-17页
        1.1.1 血小板生成素简介第14-15页
        1.1.2 第一代血小板生成素药物第15页
        1.1.3 第二代血小板生成素药物第15-17页
    1.2 HSA融合技术第17-20页
        1.2.1 HSA简介第18-19页
        1.2.2 HSA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9-20页
        1.2.3 HSA融合方向对融合蛋白活性的影响第20页
        1.2.4 连接肽的选择第20页
    1.3 重组蛋白真核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1.3.1 酵母表达系统第20-21页
        1.3.2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第21页
        1.3.3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第21-22页
    1.4 重组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第22-32页
        1.4.1 重组蛋白的稳定表达第22-24页
        1.4.2 大规模瞬时表达系统第24-32页
    1.5 立题依据第32-33页
第二章 抗TMP兔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dTMP-HSA融合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第33-48页
    2.1 前言第33-34页
    2.2 材料与仪器第34-37页
        2.2.1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第34页
        2.2.2 相关溶液配制第34-37页
        2.2.3 主要仪器、耗材第37页
    2.3 实验方法第37-41页
        2.3.1 兔多克隆抗体血清的制备第37-38页
        2.3.2 抗体血清的纯化及鉴定第38-39页
        2.3.3 兔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第39-40页
        2.3.4 dTMP-HSA融合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第40-41页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2.4.1 抗体血清的纯化第41-42页
        2.4.2 纯化抗体的Western blot鉴定第42页
        2.4.3 抗TMP兔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第42-43页
        2.4.4 棋盘滴定法确定双抗体夹心法ELISA最适抗体工作浓度第43页
        2.4.5 双抗体夹心ELISA线性检测范围的确定第43-45页
        2.4.6 精密度和最低检测限的确定第45页
        2.4.7 特异性考察第45-46页
    2.5 讨论第46-48页
第三章 dTMP-HSA融合蛋白瞬时表达系统的建立与优化第48-80页
    3.1 前言第48-49页
    3.2 材料与仪器第49-53页
    3.3 实验方法第53-62页
        3.3.1 细胞转染用质粒的提取第53-54页
        3.3.2 悬浮细胞的转染第54-55页
        3.3.3 悬浮细胞转染条件的优化第55-57页
        3.3.4 表达载体的选择第57-58页
        3.3.5 低温和丙戊酸(VPA)对细胞生长状态、转染效率及瞬时表达量的影响第58页
        3.3.6 dTMP-HSA融合蛋白的纯化与鉴定第58-59页
        3.3.7 dTMP-HSA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检测第59-61页
        3.3.8 使用WAVE波浪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瞬时转染第61-62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77页
        3.4.1 质粒大提第62-63页
        3.4.2 CHO-S悬浮细胞瞬时转染条件的优化第63-66页
        3.4.3 293-F悬浮细胞瞬时转染条件的优化第66-67页
        3.4.4 表达载体的选择第67-69页
        3.4.5 低温和丙戊酸对CHO-S和293-F细胞生长状态、转染效率及瞬时表达量的影响第69-73页
        3.4.6 dTMP-HSA的分离纯化第73-74页
        3.4.7 dTMP-HSA活性测定第74-76页
        3.4.8 大规模瞬时表达dTMP-HSA融合蛋白第76-77页
    3.5 讨论第77-80页
第四章 融合方向对融合蛋白表达量、生物活性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80-91页
    4.1 前言第80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80-81页
        4.2.1 细胞与实验动物第80页
        4.2.2 质粒第80页
        4.2.3 主要试剂第80-81页
        4.2.4 主要仪器第81页
    4.3 实验方法第81-83页
        4.3.1 融合方向对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第81-82页
        4.3.2 融合蛋白的纯化与鉴定第82页
        4.3.3 HSA-dTMP和dTMP-HSA融合蛋白的活性检测第82-83页
        4.3.4 融合方向对融合蛋白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83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3-90页
        4.4.1 HSA-dTMP和dTMP-HSA的瞬时表达第83-85页
        4.4.2 HSA-dTMP和dTMP-HSA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第85-86页
        4.4.3 HSA-dTMP和dTMP-HSA生物活性检测第86-88页
        4.4.4 HSA-dTMP和dTMP-HSA融合蛋白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第88-90页
    4.5 讨论第90-91页
第五章 高效稳定表达HSA/dTMP融合蛋白的重组CHO细胞株的建立第91-105页
    5.1 前言第91页
    5.2 材料与仪器第91-92页
        5.2.1 细胞与实验动物第91页
        5.2.2 质粒第91-92页
        5.2.3 主要试剂第92页
        5.2.4 主要仪器、耗材第92页
    5.3 实验方法第92-95页
        5.3.1 质粒大量提取第92-93页
        5.3.2 细胞培养第93页
        5.3.3 细胞转染第93页
        5.3.4 稳定细胞株的筛选第93-94页
        5.3.5 有限稀释单克隆筛选第94-95页
        5.3.6 扩大培养第95页
        5.3.7 高表达重组细胞株的稳定性检测第95页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5-103页
        5.4.1 质粒大提第95-96页
        5.4.2 稳定细胞的筛选第96-98页
        5.4.3 有限稀释第98-99页
        5.4.4 扩大培养第99-102页
        5.4.5 表达量稳定性试验第102-103页
    5.5 讨论第103-10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3页
在研期间研究成果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粒体超氧阴离子水平对秀丽隐杆线虫抗粪肠球菌感染的调控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南祁连党河南山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与金矿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