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2.1.1 基础设施 | 第14-15页 |
2.1.2 PPP模式 | 第15-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6页 |
2.2.2 公私合作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页 |
2.2.4 项目区分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非营利性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融资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第19-32页 |
3.1 我国非营利性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分析 | 第19-23页 |
3.1.1 我国非营利性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发展 | 第19-21页 |
3.1.2 传统融资模式类型 | 第21-22页 |
3.1.3 传统融资模式存在的弊端 | 第22-23页 |
3.2 PPP模式分析 | 第23-28页 |
3.2.1 PPP模式的定义 | 第23-24页 |
3.2.2 PPP模式的主要类型 | 第24-26页 |
3.2.3 PPP模式的主要参与方及其职责 | 第26-27页 |
3.2.4 PPP模式的运行机制 | 第27-28页 |
3.3 非营利性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融资模式的意义 | 第28-32页 |
3.3.1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 第28-29页 |
3.3.2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 第29-30页 |
3.3.3 促进私营企业发展,增加经济活力 | 第30页 |
3.3.4 增加了风险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应用分析及经验借鉴——以柳州市为例 | 第32-39页 |
4.1 柳州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融资现状 | 第32-34页 |
4.1.1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PPP融资模式的整体现状 | 第32-33页 |
4.1.2 污水处理设施项目PPP融资介绍 | 第33-34页 |
4.1.3 加油站项目PPP融资介绍 | 第34页 |
4.2 柳州市PPP融资模式的创新策略 | 第34-35页 |
4.2.1 打造基金投融资新平台 | 第34页 |
4.2.2 研究运用金融新政策 | 第34-35页 |
4.2.3 推动PPP项目新模式 | 第35页 |
4.2.4 打开债券发行新局面 | 第35页 |
4.3 柳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融资的经验借鉴 | 第35-39页 |
4.3.1 现行法律法规的不足 | 第35-36页 |
4.3.2 组织机构不完善 | 第36-37页 |
4.3.3 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37页 |
4.3.4 融资渠道仍需拓宽 | 第37-39页 |
第五章 非营利性基础设施建设PPP融资模式设计——以柳州户外公益广告建设为例 | 第39-47页 |
5.1 柳州市户外公益广告建设PPP融资模式构建分析 | 第39-43页 |
5.1.1 户外公益广告PPP融资模式的组织结构设计 | 第39-42页 |
5.1.2 户外公益广告建设PPP融资模式优劣势分析 | 第42-43页 |
5.2 PPP融资模式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典型特征 | 第43-44页 |
5.3 户外公益广告PPP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第六章 完善PPP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6.1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 第47-48页 |
6.2 完善PPP模式的投融管退市场 | 第48页 |
6.3 健全科学评估体系 | 第48-49页 |
6.4 加强融资风险管理 | 第49页 |
6.5 促进PPP项目透明化 | 第49-5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