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 第9-10页 |
1.1.2 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 | 第10页 |
1.1.3 各地区发展权不平等 | 第10-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生态补偿内涵研究 | 第12-13页 |
1.3.2 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3.3 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4 总结 | 第16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1.4.2 跨学科研究法 | 第16-17页 |
1.4.3 经验总结法 | 第17页 |
1.5 论文思路及结构 | 第17-18页 |
1.5.1 论文思路 | 第17-18页 |
1.5.2 论文结构 | 第18页 |
1.6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外生态补偿实践 | 第19-24页 |
2.1 国外生态补偿实践综述 | 第19-20页 |
2.2 国外生态补偿实践 | 第20-22页 |
2.3 国外生态补偿实践的启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研究 | 第24-42页 |
3.1 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24页 |
3.2 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 | 第24-28页 |
3.2.1 外部性理论 | 第24-26页 |
3.2.2 生态资源价值理论 | 第26-27页 |
3.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3.2.4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 第28页 |
3.3 我国生态补偿实践 | 第28-39页 |
3.3.1 生态补偿立法实践 | 第29-31页 |
3.3.2 生态补偿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实践 | 第31页 |
3.3.3 分要素生态补偿实践 | 第31-39页 |
3.4 总结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 第42-53页 |
4.1 加强生态补偿立法建设 | 第42-45页 |
4.1.1 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体系 | 第43页 |
4.1.2 生态补偿基本法框架设计 | 第43-45页 |
4.2 落实空间主体责任 | 第45-47页 |
4.2.1 加快与主体功能区及各类空间规划的对接 | 第45-46页 |
4.2.2 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托,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 第46-47页 |
4.2.3 将生态补偿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 第47页 |
4.3 完善生态补偿经济制度 | 第47-49页 |
4.3.1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47-48页 |
4.3.2 生态补偿费制度 | 第48页 |
4.3.3 生态补偿补偿基金制度 | 第48-49页 |
4.4 构建生态补偿管理体制 | 第49-51页 |
4.4.1 生态补偿管理体制框架设计 | 第49-50页 |
4.4.2 生态补偿相关技术标准制定 | 第50页 |
4.4.3 生态补偿管理相关制度建设 | 第50-51页 |
4.5 推进生态产业化,生态补偿市场化 | 第51-53页 |
4.5.1 生态产业化 | 第51-52页 |
4.5.2 生态补偿市场化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3-5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5.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