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 第11页 |
1.1.2 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 第11-12页 |
1.1.3 鄱阳湖湿地水文过程变化及其对CH_4和CO_2排放的影响 | 第12页 |
1.1.4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1.2.1 湿地CO_2、CH_4产生过程的机理性研究 | 第13-15页 |
1.2.2 湿地CO_2、CH_4排放通量的采集和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1.2.3 湿地CO_2、CH_4排放通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16-17页 |
1.2.4 湿地CO_2、CH_4产生和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7-21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3.1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2.1 鄱阳湖生态环境现状 | 第23-24页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25页 |
2.2.1 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 | 第24页 |
2.2.2 研究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案及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2.3.1 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2.3.2 气体样品的收集与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鄱阳湖洲滩湿地CO_2和CH_4排放通量的季节性规律 | 第28-36页 |
3.1 鄱阳湖洲滩温度和湖水水位年际变化规律 | 第28-30页 |
3.2 鄱阳湖典型样带CH_4和CO_2的季节变化 | 第30-31页 |
3.2.1 典型样带CH_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 | 第30页 |
3.2.2 典型样带CO_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 | 第30-31页 |
3.3 鄱阳湖湿地CH_4、CO_2排放通量与温度、水位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3页 |
3.4 结果讨论 | 第33-35页 |
3.4.1 鄱阳湖典型湿地CH_4和CO_2排放通量季节性变化及与温度和水位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3.4.2 与国内外其他湿地CH_4和CO_2排放通量情况对比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厌氧环境下营养盐添加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CH_4和CO_2产生潜力的影响 | 第36-45页 |
4.1 典型植物带营养盐添加对CH_4产生潜力的影响 | 第36-38页 |
4.1.1 厌氧环境下外源营养物组合添加对南荻植物带CH_4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4.1.2 厌氧环境下外源营养物组合添加对藜蒿植物带CH_4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 典型样带营养盐添加对CO_2产生潜力的影响 | 第38-40页 |
4.2.1 厌氧环境下外源营养物组合添加对南荻植物带C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2 厌氧环境下外源营养物组合添加对藜蒿植物带C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 外源营养物组合添加条件下典型植被带CH_4和CO_2产生潜力的对比 | 第40-41页 |
4.3.1 南荻带和藜蒿带CH_4产生潜力的比较 | 第40-41页 |
4.3.2 南荻带和藜蒿带CO_2产生潜力的比较 | 第41页 |
4.4 结果讨论 | 第41-43页 |
4.4.1 厌氧条件下外源营养物添加对南荻带和藜蒿带CH_4产生潜力的影响分析 | 第42页 |
4.4.2 厌氧条件下外源营养物添加对南荻带和藜蒿带CO_2产生潜力的影响分析 | 第42-43页 |
4.4.3 厌氧条件下鄱阳湖南荻带和藜蒿带CH_4和CO_2产生能力的对比分析 | 第43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好氧环境下营养盐添加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CH_4和CO_2产生潜力的影响 | 第45-52页 |
5.1 典型样带营养盐添加对CH_4产生潜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5.1.1 好氧环境下外源营养物组合添加对南荻植物带CH_4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5.1.2 好氧环境下外源营养物组合添加对藜蒿植物带CH_4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46页 |
5.2 典型样带营养盐添加对CO_2产生潜力的影响 | 第46-48页 |
5.2.1 好氧环境下外源营养物组合添加对南荻植物带C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2 好氧环境下外源营养物组合添加对藜蒿植物带C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 外源营养物组合添加条件下典型植被带CO_2产生潜力的对比 | 第48-50页 |
5.3.1 好氧环境下营养物组合的添加对南荻带和藜蒿带CO_2产生量的比较 | 第48-49页 |
5.3.2 好氧环境和厌氧环境CO_2产生总量的比较 | 第49-50页 |
5.4 结果讨论 | 第50-51页 |
5.4.1 好氧条件下外源营养盐添加对南荻带和藜蒿带CO_2产生潜力的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5.4.2 好氧条件与厌氧条件下CO_2产生量的对比分析 | 第51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6.2 展望与总结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