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2 拉曼激光器 | 第15-19页 |
1.2.1 拉曼激光器的分类 | 第15-16页 |
1.2.2 全固态拉曼激光器的优势 | 第16-17页 |
1.2.3 全固态拉曼激光器的种类 | 第17-19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22页 |
1.3.1 卫星激光测距应用 | 第19-20页 |
1.3.2 医疗应用方向 | 第20-21页 |
1.3.3 相干反斯托克斯/Stokes光谱探测技术(CARS/CSRS) | 第21页 |
1.3.4 国防应用方向 | 第21-22页 |
1.4 全固态拉曼激光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2-29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1.4.3 本课题组研究现状介绍 | 第27-29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2章 受激拉曼散射的基本理论及数值模拟 | 第30-54页 |
2.1 受激拉曼散射基本原理 | 第30-37页 |
2.1.1 粒子性描述 | 第32-34页 |
2.1.2 波动性描述 | 第34-37页 |
2.2 级联受激拉曼散射基本理论与数值模拟 | 第37-42页 |
2.2.1 级联受激拉曼散射基本原理 | 第37页 |
2.2.2 级联受激拉曼散射耦合方程 | 第37-39页 |
2.2.3 级联受激拉曼散射耦合方程数值模拟 | 第39-42页 |
2.3 受激拉曼散射过程的空间整形特性与时域特性 | 第42-45页 |
2.3.1 受激拉曼散射对泵浦光的光斑整形特性 | 第42-43页 |
2.3.2 受激拉曼散射对泵浦光的脉冲响应特性 | 第43-45页 |
2.4 影响受激拉曼散射过程的其他过程 | 第45-53页 |
2.4.1 热光效应 | 第45-49页 |
2.4.2 差频以及和频过程 | 第49-50页 |
2.4.3 其他三阶非线性效应 | 第50-5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脉冲串皮秒泵浦受激拉曼散射阈值实验研究 | 第54-68页 |
3.1 常用的拉曼晶体介绍 | 第54-57页 |
3.2 受激拉曼散射阈值理论 | 第57-58页 |
3.3 脉冲串皮秒激光受激拉曼散射阈值实验 | 第58-67页 |
3.3.1 脉冲串皮秒激光泵浦源介绍 | 第59-60页 |
3.3.2 脉冲串泵浦单通受激拉曼散射阈值实验设置 | 第60-61页 |
3.3.3 脉冲个数对阈值的影响 | 第61-62页 |
3.3.4 脉冲间隔对阈值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5 结果与讨论 | 第63-64页 |
3.3.6 高功率泵浦时的拉曼晶体等效透镜效应分析 | 第64-66页 |
3.3.7 拉曼晶体等效透镜测量与计算 | 第66-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级联受激拉曼散射及anti-Stokes光的产生实验研究 | 第68-82页 |
4.1 高阶Stokes光与Anti-Stokes光的产生原理 | 第68-73页 |
4.2 高功率皮秒脉冲串泵浦级联受激拉曼散射实验 | 第73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3-78页 |
4.4 一阶anti-Stokes光的产生实验 | 第78-79页 |
4.5 实验结果 | 第79-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脉冲串激光同步泵浦级联受激拉曼散射实验研究 | 第82-102页 |
5.1 同步泵浦理论介绍 | 第82-85页 |
5.2 同步泵浦级联受激拉曼散射实验设置 | 第85-89页 |
5.3 同步泵浦级联受激拉曼散射腔腔型设计 | 第89-92页 |
5.4 对同步泵浦级联受激拉曼散射实验的优化 | 第92-96页 |
5.5 同步泵浦多模震荡受激拉曼散射实验研究 | 第96-100页 |
5.5.1 级联多模震荡受激拉曼散射基本原理 | 第96-98页 |
5.5.2 级联多模震荡受激拉曼散射实验研究 | 第98-10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6章 高功率泵浦条件下的寄生过程介绍与分析 | 第102-110页 |
6.1 高功率泵浦条件下的寄生级联过程介绍与分析 | 第102-103页 |
6.2 对寄生级联过程的分析 | 第103-108页 |
6.2.1 受激拉曼散射过程 | 第104-105页 |
6.2.2 激光频率上转换 | 第105-107页 |
6.2.3 高阶Stokes光的和频产生 | 第107-10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10-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