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高速运动光纤姿态记录实时测控装置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7-12页
   ·研究背景第7-8页
   ·高速摄像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第8-10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0-12页
2 高速摄像系统构成及各设备技术性能第12-26页
   ·高速摄像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第12-17页
     ·高速摄像机工作原理第12-13页
     ·MC1310相机的介绍第13-15页
     ·相机控制软件MC13xx配置工具介绍第15-17页
   ·采集卡模块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第17-21页
     ·采集卡模块的结构与关键技术介绍第17-19页
     ·Matrox Helios XCL图像采集卡的性能参数第19-21页
   ·高速存储单元关键技术第21页
   ·图像记录及处理软件模块第21-25页
     ·图像采集过程中关键概念介绍第21-22页
     ·图像记录及处理软件原理第22-23页
     ·图像采集软件Video Savant 4.0功能介绍第23-25页
   ·小结第25-26页
3 关键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第26-32页
   ·问题的提出第26页
   ·帧速与曝光时间关系的实验研究第26-29页
   ·帧速与像素时钟关系的实验研究第29-31页
   ·小结第31-32页
4 高速摄像系统中各个参数的确定第32-43页
   ·光纤放线时的几个重要特性研究第32-33页
     ·放线光缆线轴的空间尺寸第32页
     ·目标的运动速度第32-33页
     ·目标变化的持续时间和周期第33页
     ·目标的亮度特性第33页
   ·高速摄像系统基本参数的确定第33-35页
     ·摄像机成像放大比的确定第33-34页
     ·曝光时间和帧速的确定第34页
     ·记录时间的确定第34-35页
     ·其它参数的选择第35页
   ·高速摄像系统的调试第35-42页
     ·DCF文件配置的问题第35-39页
     ·在软件调试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39-42页
   ·小结第42-43页
5 高速摄像系统调试的结论分析与实验应用第43-58页
   ·高速摄像系统调试主要结论第43页
   ·实验结论分析第43-45页
     ·计算机性能对结果的影响第43-44页
     ·存储问题第44-45页
     ·A/D转换器的问题第45页
   ·地面模拟光纤放线实验第45-50页
     ·颗粒对放线光缆运动姿态的影响第45-46页
     ·气流对放线光缆运动姿态的影响第46-47页
     ·线轴摩擦对放线光缆运动姿态的影响第47-50页
   ·地面模拟放线实验方案的改进第50-55页
     ·Binning技术第50-52页
     ·延长记录时间第52-53页
     ·数字增益第53-54页
     ·配置外部时钟第54-55页
   ·该高速摄像系统的其它应用第55-57页
   ·小结第57-58页
6 课题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课题总结第58-59页
   ·课题展望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A第64-65页
附录B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连连美公司ERP系统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电力接触导线测高仪样机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