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5-46页 |
1.1 鹅膏菌肽类毒素的种类与化学结构 | 第17-23页 |
1.2 鹅膏菌肽类毒素的检测 | 第23-31页 |
1.3 鹅膏菌肽类毒素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31-34页 |
1.4 含鹅膏毒素蘑菇引起的中毒与治疗 | 第34-40页 |
1.5 鹅膏菌肽类毒素的毒性与毒理 | 第40-42页 |
1.6 致命鹅膏菌(A.exitialis)研究现状 | 第42-43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43-46页 |
第2章 致命鹅膏菌中鹅膏毒肽的检测分析 | 第46-5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49-56页 |
2.2.1 鹅膏毒肽在致命鹅膏中各组织中的含量与分布 | 第49-52页 |
2.2.2 致命鹅膏中各发育阶段的鹅膏毒肽含量 | 第52-54页 |
2.2.3 采集于不同地点的致命鹅膏菌子实体的鹅膏毒肽含量 | 第54-56页 |
2.3 讨论 | 第56-58页 |
第3章 大孔吸附树脂对致命鹅膏中毒素组分的吸附性能 | 第58-7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60-70页 |
3.2.1 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致命鹅膏粗毒组分的静态吸附与解吸附能力 | 第60-61页 |
3.2.2 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致命鹅膏粗毒组分的静态吸附速率 | 第61-64页 |
3.2.3 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致命鹅膏粗毒组分的静态解吸附速率 | 第64-66页 |
3.2.4 四种大孔吸附树脂所吸附毒素组分的柱层析洗脱 | 第66-70页 |
3.3 讨论 | 第70-71页 |
第4章 致命鹅膏菌中主要毒素组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71-89页 |
4.1 实验器材与方法 | 第71-73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73-87页 |
4.2.1 致命鹅膏毒素组分的分离与纯化 | 第73-80页 |
4.2.2 致命鹅膏中的毒素组分的鉴定 | 第80-87页 |
4.3 讨论 | 第87-89页 |
第5章 灵芝水提物对α-AM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 | 第89-98页 |
5.1 实验器材与方法 | 第90-92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92-95页 |
5.2.1 α-AMA对小鼠的半致死剂量(LD_50) | 第92页 |
5.2.2 α-AMA对小鼠生化指标活性的时间-剂量效应 | 第92-93页 |
5.2.3 GLE对α-AMA伤害小鼠的生化指标影响的剂量效应 | 第93-94页 |
5.2.4 GLE和SIL对α-AMA伤害小鼠的生化指标影响 | 第94-95页 |
5.2.5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95页 |
5.3 讨论 | 第95-98页 |
第6章 鹅膏毒肽对人肝细胞株LO2的毒性 | 第98-111页 |
6.1 实验器材与方法 | 第99-100页 |
6.2 实验结果 | 第100-108页 |
6.2.1 不同浓度α-和β-AMA对LO2细胞生活力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6.2.2 α-和β-AMA诱导LO2细胞凋亡与坏死的荧光染色观察 | 第101-106页 |
6.2.3 α-和β-AMA诱导LO2细胞凋亡的DNA Ladder检测 | 第106页 |
6.2.4 α-和β-AMA对LO2细胞中caspase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6.3 讨论 | 第108-111页 |
第7章 展望 | 第111-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32页 |
附录 在读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