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 1.1 N-酰基丙氨酸类杀菌剂的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 1.1.1 N-酰基丙氨酸类杀菌剂简介 | 第10-11页 |
| 1.1.2 N-酰基丙氨酸类杀菌剂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1.2 手性化合物 | 第12-16页 |
| 1.2.1 手性化合物简介 | 第12-13页 |
| 1.2.2 手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3-16页 |
| 1.3 精甲霜灵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1.3.1 甲霜灵简介 | 第16页 |
| 1.3.2 精甲霜灵的合成途径 | 第16-18页 |
|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高立体选择性酯酶的筛选 | 第20-36页 |
| 2.1 前言 | 第20-21页 |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 2.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 2.2.2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 2.3.1 (R,S) -DMPM液相色谱检测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7-28页 |
| 2.3.2 菌种初筛 | 第28页 |
| 2.3.3 产酶菌种筛选结果 | 第28-29页 |
| 2.3.4 菌种鉴定 | 第29-3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Pseudochrobactrum asaccharolyticum WZZ003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 | 第36-45页 |
| 3.1 前言 | 第36页 |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 3.2.1 实验材料 | 第36-38页 |
| 3.2.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 3.3.1 最适氮源的确定 | 第39-40页 |
| 3.3.2 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3.3 最适初始pH确定 | 第41-42页 |
| 3.3.4 发酵过程变化曲线 | 第42-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Pseudochrobactrum asaccharolyticum WZZ003不对称水解外消旋DMPM条件的研究 | 第45-53页 |
| 4.1 前言 | 第45页 |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 4.2.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 4.2.2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 4.3.1 pH值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3.2 反应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3.3 转速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 4.3.4 底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 4.3.5 优化条件下酶催化水解反应的时间进程 | 第51-5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酶发酵和催化反应工艺放大研究 | 第53-59页 |
| 5.1 前言 | 第53页 |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 5.2.1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 5.2.2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6-58页 |
| 5.3.1 菌种在发酵罐中扩大培养的发酵时间曲线 | 第56-57页 |
| 5.3.2 3 L反应体系中酶催化水解反应的时间进程 | 第57-5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6.1 总结 | 第59-60页 |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附录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