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引言 | 第17-21页 |
第一章 信息化高度发展下的社区警务建设 | 第21-29页 |
1.1 社区警务概述 | 第21-23页 |
1.1.1 社区警务的概念 | 第21-22页 |
1.1.2 社区警务的特点 | 第22-23页 |
1.2 信息化的发展 | 第23-24页 |
1.3 信息化背景下社区警务工作创新的客观必然性 | 第24-29页 |
1.3.1 信息化背景下社区警务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1.3.2 信息化背景下社区警务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 第26-29页 |
第二章 信息化背景下T市公安局Y分局社区警务建设现状 | 第29-37页 |
2.1 T市公安局Y分局社区警务的机构设置 | 第29页 |
2.2 T市公安局Y分局社区警务的硬件配置 | 第29-30页 |
2.2.1 启用“社区警务”工作专栏 | 第29页 |
2.2.2 配备“社区警务基础信息移动采集终端” | 第29-30页 |
2.3 T市公安局Y分局社区警务的软件建设 | 第30页 |
2.4 T市公安局Y分局社区警务的制度建设 | 第30-31页 |
2.4.1 建立社区民警工作考核机制 | 第30页 |
2.4.2 创新启动“传统+现代”群防群治模式 | 第30-31页 |
2.5 T市公安局Y分局社区警务的工作模式 | 第31-34页 |
2.5.1 高效、规范的“群”防新平台 | 第31-32页 |
2.5.2 “五员一体”的联防、联巡、联治队伍 | 第32页 |
2.5.3 常态长效的群防新局面 | 第32-34页 |
2.6 T市公安局Y分局社区警务的工作进展 | 第34-37页 |
2.6.1 多次开办现场经验交流会 | 第34页 |
2.6.2 创办“社区警务动态”工作专刊 | 第34页 |
2.6.3 召开社区警务推进会 | 第34页 |
2.6.4 组织开展“迎接十九大,全警保平安”1+8行动 | 第34-35页 |
2.6.5 规范整顿全区集体户口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信息化背景下T市公安局Y分局社区警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3页 |
3.1 硬件建设仍待进步 | 第37-38页 |
3.1.1 社区警务室建设不充分 | 第37页 |
3.1.2 移动终端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 第37-38页 |
3.2 软件建设上职能定位存在缺陷 | 第38-39页 |
3.3 队伍建设尚待加强 | 第39页 |
3.4 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 第39-41页 |
3.4.1 公安内部管理任务与民警精力难协调 | 第39-40页 |
3.4.2 警务运行机制与信息作用难配合 | 第40-41页 |
3.5 工作进展中信息资源采集力度不够 | 第41-43页 |
3.5.1 信息化采集未能充分调动居民及民警积极性 | 第41页 |
3.5.2 社区警务工作未能充分利用基础信息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依托信息化改进和创新社区警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43-51页 |
4.1 自上而下树立社区警务工作理念 | 第43-44页 |
4.1.1 坚守法治理念 | 第43页 |
4.1.2 践行服务理念 | 第43页 |
4.1.3 牢固效率理念 | 第43-44页 |
4.1.4 树立信息为民的理念 | 第44页 |
4.2 完善选人、用人、考核机制 | 第44-45页 |
4.2.1 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 | 第44页 |
4.2.2 建设合理的社区民警培训、考评机制 | 第44-45页 |
4.3 打造“平安Y区”群防群治自主品牌 | 第45-47页 |
4.3.1 总体目标 | 第45-46页 |
4.3.2 工作措施 | 第46页 |
4.3.3 工作方法 | 第46-47页 |
4.4 全面构建社区警务信息化工作平台 | 第47-48页 |
4.4.1 创新信息收集、使用方式 | 第47页 |
4.4.2 建设全局信息网络 | 第47页 |
4.4.3 规范社区警务信息质量体系 | 第47-48页 |
4.4.4 保持社区警务设备的先进性 | 第48页 |
4.5 确立警务运行基本机制 | 第48-51页 |
4.5.1 建立人、物和场所的全面监控 | 第48页 |
4.5.2 建立高效应警警务机制 | 第48-49页 |
4.5.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 第49页 |
4.5.4 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 | 第49页 |
4.5.5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