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8-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8-20页
        1.1.1 发展背景: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第18页
        1.1.2 政策背景:我国规划实施评价工作逐步展开第18-19页
        1.1.3 学术背景:保护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不足第19页
        1.1.4 案例背景:磁器口街区保护发展需要反思第19-2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2.1 研究目的第20页
        1.2.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2页
        1.3.1 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第21页
        1.3.2 规划实施评价相关概念第21-22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2-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页
        1.4.2 研究方法第22-24页
    1.5 研究框架第24-26页
2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价的基础第26-44页
    2.1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价的必要性第26-32页
        2.1.1 政策导向:国家地方政策法规要求第26页
        2.1.2 实践引领:我国保护规划实施评价工作相继展开第26-28页
        2.1.3 研究价值:理论完善与实践意义第28-29页
        2.1.4 现实需求: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需求第29-32页
    2.2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特色与价值第32-38页
        2.2.1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概况第32-34页
        2.2.2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特色第34-37页
        2.2.3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价值第37-38页
    2.3 《磁器口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设计》简介第38-43页
        2.3.1 保护规划编制概况第38-39页
        2.3.2 保护规划成果体系第39页
        2.3.3 保护规划内容解读第39-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第44-62页
    3.1 国内外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第44-48页
        3.1.1 国外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相关理论与研究第44-45页
        3.1.2 国内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理论与实践第45-48页
    3.2 历史遗产保护实施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第48-54页
        3.2.1 历史遗产保护实施评价的理论研究第49-50页
        3.2.2 历史遗产保护实施评价内容的研究第50-52页
        3.2.3 历史遗产保护实施评价方法的研究第52-54页
    3.3 现有历史遗产保护评价体系综述第54-60页
        3.3.1 现有历史遗产保护评价体系的概述第54-55页
        3.3.2 现有历史遗产保护评价体系的因子构成第55-57页
        3.3.3 现有历史遗产保护评价体系的方法第57-59页
        3.3.4 历史遗产保护评价体系应进一步完善的内容第59-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4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第62-98页
    4.1 评价主体、目的与方法第62-63页
        4.1.1 评价主体第62页
        4.1.2 评价目的第62页
        4.1.3 技术方法第62-63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63-70页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63-64页
        4.2.2 评价指标体系因子的选择第64-67页
        4.2.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第67-70页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第70-82页
        4.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70-71页
        4.3.2 构建权重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第71-73页
        4.3.3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第73-75页
        4.3.4 指标权重系数计算第75-82页
    4.4 评价指标释义与评价标准第82-96页
        4.4.1 历史环境保护评价标准第83-87页
        4.4.2 环境效益评价标准第87-92页
        4.4.3 社会效益评价标准第92-95页
        4.4.4 经济效益评价标准第95-96页
    4.5 评价结果计算与结果分级第96-97页
        4.5.1 评价结果计算第96-97页
        4.5.2 结果分级第97页
    4.6 本章小结第97-98页
5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结果分析第98-142页
    5.1 历史环境保护(文化效益)评价结果分析第99-117页
        5.1.1 保护区划指标、风貌控制第100-104页
        5.1.2 重点建筑保护第104-110页
        5.1.3 历史街巷保护第110-114页
        5.1.4 传统文化延续第114-117页
    5.2 环境效益评价结果分析第117-129页
        5.2.1 山水环境保护第118-121页
        5.2.2 景观环境改善第121-124页
        5.2.3 公服市政环境完善第124-125页
        5.2.4 交通环境改善第125-128页
        5.2.5 防灾环境优化第128-129页
    5.3 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分析第129-136页
        5.3.1 社会影响力第130-131页
        5.3.2 社会结构延续第131页
        5.3.3 保护意识第131-132页
        5.3.4 公众参与度第132-133页
        5.3.5 社会满意度第133-136页
    5.4 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分析第136-141页
        5.4.1 区域经济提升第137页
        5.4.2 旅游经济发展第137-139页
        5.4.3 居民收入提升第139-141页
    5.5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6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成效、问题与建议第142-170页
    6.1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成效与问题总结第142-151页
        6.1.1 保护规划实施成效总结第143-146页
        6.1.2 保护规划实施问题总结第146-151页
    6.2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问题解析第151-158页
        6.2.1 保护规划不能满足街区发展的新需求第151-152页
        6.2.2 整体保护思路有待改善第152-153页
        6.2.3 规划实施管理监督不严第153-156页
        6.2.4 保护资金投入不够第156-157页
        6.2.5 社会公众参与较差第157-158页
    6.3 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建议第158-169页
        6.3.1 保护规划修编建议第159-160页
        6.3.2 建立历史保护正确的价值导向第160-162页
        6.3.3 完善管理、监督机制第162-164页
        6.3.4 拓展多样化的筹资渠道第164-166页
        6.3.5 推进全民社区共营第166-169页
    6.4 本章小结第169-170页
7 结论第170-174页
    7.1 规划体系:丰富了历史保护的系统性第170-171页
        7.1.1 完善了历史保护的系统体系第170-171页
        7.1.2 动态引导实施评价对规划实施的反馈第171页
    7.2 规划技术:示范了保护规划实施评价技术方法第171-172页
        7.2.1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示例第171-172页
        7.2.2 权重的确定方法示例第172页
        7.2.3 提升评价标准的科学性第172页
    7.3 规划建议:补充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内涵第172-174页
        7.3.1 理论深化:强化“真实性”是根本,应建立价值评价范式第172-173页
        7.3.2 机制探索:完善保护实施管理机制第173页
        7.3.3 标准完善:保护规范修订与专项规范标准制定第173页
        7.3.4 监管提升:形成稳定、常态化监管模式第173-174页
致谢第174-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2页
附录第182-208页
    A.历史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遗产公约整理第182-183页
    B.2000年-2017年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已实施项目一览表第183-186页
    C.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第186-190页
    D.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结果一览表第190-193页
    E.居民、商户、游客、专家问卷调查表第193-201页
    F.专家、居民、商户、游客访谈记录第201-208页
    G.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08页
    H.硕士期间参加的实际项目与课题第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地城镇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城乡规划对策研究--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
下一篇:山西丁村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纹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