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4/IPv6混合网络的传输软件研究和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信息传输软件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设计模式 | 第13-14页 |
·信息传输机制 | 第14页 |
·IPv4 和IPv6 | 第14-15页 |
·项目简介 | 第15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端系统QoS 模型研究和算法设计 | 第17-30页 |
·网络QoS 和端系统 QoS | 第17-18页 |
·端系统QoS 调度策略研究 | 第18-19页 |
·实时任务调度策略研究 | 第18-19页 |
·端系统QoS 相关模型设计 | 第19-21页 |
·端系统QoS 模型设计 | 第19-20页 |
·端系统QoS 缓冲区模型设计 | 第20-21页 |
·端系统QoS 算法设计 | 第21-26页 |
·资源和流量控制管理模块 | 第22-23页 |
·优先级传输调度模块 | 第23-24页 |
·分组调度模块 | 第24-26页 |
·端系统QoS 算法性能研究 | 第26-29页 |
·QoS 性能参数 | 第26页 |
·QoS 算法性能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信息传输软件 | 第30-35页 |
·应用背景 | 第30页 |
·系统需求 | 第30-31页 |
·功能需求 | 第31页 |
·性能需求 | 第31页 |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 第31-33页 |
·体系结构简介 | 第31-32页 |
·传输软件的三层结构 | 第32-33页 |
·信息传输软件功能研究 | 第33-34页 |
·应用初始化和应用关闭 | 第33页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 | 第33-34页 |
·传输调度策略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信息传输软件整体设计 | 第35-42页 |
·通信体系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通信体系结构与端到端通信 | 第35-36页 |
·传输软件的通信体系结构设计 | 第36页 |
·信息传输软件详细体系结构设计 | 第36-38页 |
·通用管理及传输接口层 | 第37页 |
·数据缓冲和传输调度层 | 第37-38页 |
·数据传输网络驱动层 | 第38页 |
·传输软件关键功能设计 | 第38-41页 |
·应用和软件初始化 | 第38-39页 |
·应用和软件关闭 | 第39-40页 |
·数据发送 | 第40页 |
·数据接收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信息传输软件详细设计和实现 | 第42-57页 |
·信息传输软件实现结构设计 | 第42-43页 |
·传输软件二次开发接口关键模块实现 | 第43-47页 |
·通用管理及传输接口 | 第43-44页 |
·传输策略模块 | 第44-45页 |
·共享缓冲区设计 | 第45-47页 |
·传输后台程序IPv4/IPv6 传输模块的实现 | 第47-52页 |
·IPv4/IPv6 传输通信模型分析 | 第47-48页 |
·与协议无关的编程接口分析 | 第48页 |
·传输并发性设计 | 第48-50页 |
·IPv4/IPv6 统一传输接口设计 | 第50-52页 |
·信息传输软件关键功能的实现 | 第52-56页 |
·应用和软件初始化 | 第53-54页 |
·应用和软件关闭 | 第54页 |
·数据发送 | 第54-55页 |
·数据接收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信息传输软件测试 | 第57-68页 |
·传输软件测试准备 | 第57-59页 |
·测试软硬件配置 | 第57页 |
·测试数据获取 | 第57-59页 |
·传输能力测试 | 第59-64页 |
·实时报文传输测试 | 第59-61页 |
·传输软件并发能力测试 | 第61-64页 |
·传输调度能力测试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8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