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固体物理学论文--薄膜物理学论文

新型自旋电子薄膜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22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MoSi_2材料的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MoSi_2材料的理论计算研究第9-12页
        1.2.2 MoSi_2薄膜材料的实验研究第12-13页
    1.3 材料磁性方面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1.4 Stoner标准第14-16页
    1.5 二维材料和范德瓦尔斯异质结第16-18页
        1.5.1 二维材料第16-17页
        1.5.2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第17页
        1.5.3 A_2B_3类拓扑绝缘体材料第17-18页
    1.6 Rashba效应第18-20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0-22页
第2章 理论与方法第22-30页
    2.1 绝热近似第22-23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第23-26页
        2.2.1 Hohenberg-Kohn定理第24页
        2.2.2 Kohn-Sham方程第24-25页
        2.2.3 局域密度近似(LDA)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第25-26页
    2.3 布洛赫定理和平面波基矢第26-27页
        2.3.1 布洛赫定理第26页
        2.3.2 平面波基矢第26-27页
    2.4 缀加平面波(PAW)第27-28页
    2.5 自旋轨道耦合作用第28页
    2.6 VASP第28-29页
    2.7 第一性原理方法在拓扑绝缘体中的应用第29-30页
第3章 MoSi_2材料的电子性质研究第30-39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模型与方法介绍第31-33页
        3.2.1 模型描述第31-32页
        3.2.2 方法与参数描述第32-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37页
        3.3.1 块体MoSi_2的结构性质和电子性质第33-35页
        3.3.2 1L-6L MoSi_2薄膜在自旋极化态下的电子性质第35-37页
    3.4 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表面修饰对MoSi_2薄膜磁性的影响第39-48页
    4.1 三原子层厚MoSi_2薄膜单侧加氢饱和磁性研究第39-40页
    4.2 三原子层厚MoSi_2薄膜双侧加氢饱和磁性研究第40-41页
    4.3 三原子层厚MoSi_2薄膜单侧加氧饱和磁性研究第41-42页
    4.4 三原子层厚MoSi_2薄膜结构稳定性讨论第42-44页
    4.5 LDA方法与GGA方法的比较第44页
    4.6 Stoner型不稳定性分析第44-45页
    4.7 关于基底的讨论第45-47页
    4.8 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MoSi_2薄膜的铁磁性研究及其应变调控效应第48-55页
    5.1 三原子层厚MoSi_2薄膜铁磁序与反铁磁序的比较第48-50页
    5.2 三个原子层厚的MoSi_2薄膜扩胞磁性质研究第50-51页
    5.3 三个原子层厚的MoSi_2薄膜的应变效应研究第51-54页
    5.4 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MoS_2/Bi_2Te_3异质结电子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第55-68页
    6.1 模型与方法介绍第55-58页
        6.1.1 模型描述第55-58页
        6.1.2 方法与参数描述第58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58-67页
        6.2.1 1QL-6QL Bi2Te_3元胞电子性质计算第58-59页
        6.2.2 MoS_2/5QL Bi2Te_3异质结电子性质研究第59-62页
        6.2.3 MoS_2/3QL Bi2Te_3异质结中Rashba自旋劈裂现象研究第62-63页
        6.2.4 1L MoS_2/Bi2Te_3异质界面电荷转移和内建电场研究第63-67页
    6.3 小结第67-68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1页
    7.1 总结第68-69页
    7.2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碳酸钠催化体系降解苯胺效能与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DDA方法的强震触发高速远程滑坡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