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产业升级背景下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演进研究--基于深圳西部产业带发展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国家发展战略第9页
        1.1.2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第9-10页
        1.1.3 深圳发展态势第10页
        1.1.4 深圳西部城区发展新格局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时段第13-14页
        1.4.1 研究对象第13-14页
        1.4.2 研究时段第14页
    1.5 主要的观点与创新点第14-16页
        1.5.1 主要观点第14-15页
        1.5.2 创新点第15-16页
    1.6 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理论建构与案例分析第17-42页
    2.1 相关概念说明第17-19页
        2.1.1 产业转型升级第17页
        2.1.2 城市存量空间第17-18页
        2.1.3 产业空间形态与城市空间形态第18-19页
        2.1.4 新型产业用地第19页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9-29页
        2.2.1 城市存量空间更新相关研究综述第19-22页
        2.2.2 城市产业空间研究综述第22-25页
        2.2.3 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综述第25-29页
    2.3 相关理论基础第29-36页
        2.3.1 空间生产理论产生背景第30页
        2.3.2 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第30-33页
        2.3.3 大卫哈维的空间生产理论第33-35页
        2.3.4 空间生产理论与产业空间形态演进的关联性分析第35-36页
    2.4 香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空间的利用分析第36-41页
        2.4.1 香港产业发展的历次转型第36-37页
        2.4.2 香港工业大厦使用现状第37-38页
        2.4.3 香港工业大厦在产业转型中的变化第38-39页
        2.4.4 工业大厦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意义第39-40页
        2.4.5 香港产业及空间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第40-41页
    2.5 小结第41-42页
3 产业空间演进与特征分析——从西部产业带到工业更新单元第42-66页
    3.1 深圳西部产业带的发展与起源第42页
    3.2 深圳西部产业带发展历程分析第42-46页
        3.2.1 经济发展起步阶段(1979—1984年)第42-44页
        3.2.2 产业体系初步形成(1985-1993年)第44页
        3.2.3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1994-2000年)第44-45页
        3.2.4 高新技术产业培育(2001-2010年)第45页
        3.2.5 产业创新发展阶段(2011-今)第45-46页
    3.3 产业空间特征分析第46-49页
        3.3.1 空间扩张特征分析第46-47页
        3.3.2 现存产业空间特征第47-48页
        3.3.3 当前产业及空间发展的趋势特征第48-49页
        3.3.4 产业发展与空间的互动特征第49页
    3.4 产业空间类型分析第49-53页
        3.4.1 以工业园区为模式的混杂式产业空间第50-51页
        3.4.2 以独立企业院落为模式的产业空间第51-52页
        3.4.3 以标准厂房为模式的产业空间第52-53页
    3.5 转型升级驱动下的产业空间形态演进分析第53-65页
        3.5.1 宏观层面——世界级新元素融入的整体提升第54-58页
        3.5.2 微观层面——区域内各功能板块专业化分类集聚第58-59页
        3.5.3 微观层面——产业空间高密度化集聚第59-65页
    3.6 小结第65-66页
4 产业空间形态演进的动力机制分析第66-74页
    4.1 空间生产视角下产业空间形态演进的推动力分析第66-71页
        4.1.1 产业组织与产业链的发展第66-67页
        4.1.2 主导产业的变迁与经济多元化第67-68页
        4.1.3 交通条件的完善第68-69页
        4.1.4 公共政策第69-70页
        4.1.5 市场力量第70-71页
    4.2 产业空间的塑造原则分析第71-74页
        4.2.1 集约利用原则第71-72页
        4.2.2 强调场所精神的原则第72-73页
        4.2.3 绿色发展原则第73页
        4.2.4 多元文化原则第73-74页
5 实证案例——深圳罗田第一工业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实践第74-87页
    5.1 案例选取原因第74页
    5.2 罗田第一工业区更新单元概况第74-76页
    5.3 罗田第一工业区更新动力分析第76-78页
        5.3.1 政府力量的控制引导分析第76-77页
        5.3.2 市场力量的资本逐利分析第77页
        5.3.3 社区力量的更新诉求分析第77-78页
        5.3.4 周边快速发展的推动分析第78页
    5.4 更新前后产业空间形态对比分析第78-85页
        5.4.1 物质空间形态的分析第78-84页
        5.4.2 非物质空间形态分析第84-85页
    5.5 产业空间的塑造原则第85-86页
        5.5.1 空间资源高效利用第85页
        5.5.2 场所营造成为特色第85页
        5.5.3 绿色低碳健康发展第85-86页
        5.5.4 多元文化提升活力第86页
    5.6 总结第86-87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87-93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87-91页
        6.1.1 产业转型与存量空间的互动关系第87页
        6.1.2 新型产业空间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第87-89页
        6.1.3 新型产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影响第89页
        6.1.4 当前产业发展方向的合理抉择第89-91页
    6.2 研究展望——当前国内主要城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利用的启示第91-92页
    6.3 研究不足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附录A 图片目录第98-100页
附录B 表格目录第100-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本溪市招商工作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下一篇:平阳县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