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海兴县农用地质量级别评定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2 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及原则 | 第17-20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18-20页 |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20-24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3.1.1 自然状况 | 第20-21页 |
3.1.2 土地资源状况 | 第21页 |
3.1.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1-22页 |
3.2 数据来源 | 第22-24页 |
3.2.1 野外调查数据 | 第22-23页 |
3.2.2 试验数据 | 第23页 |
3.2.3 文本报告数据 | 第23-24页 |
4 定级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33页 |
4.1 定级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31页 |
4.1.1 自然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4.1.2 经济因素分析 | 第27-30页 |
4.1.3 区位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4.2 确定指标权重值 | 第31-33页 |
5 海兴县农用地定级及结果分析 | 第33-46页 |
5.1 海兴县农用地定级 | 第33-41页 |
5.1.1 定级对象及单元划分 | 第33页 |
5.1.2 级因素作用分值计算 | 第33-39页 |
5.1.3 加权平均法计算单元定级指数 | 第39-40页 |
5.1.4 级别划分与校验 | 第40-41页 |
5.2 定级成果分析 | 第41-43页 |
5.2.1 级别面积构成 | 第42页 |
5.2.2 土地级别分布规律 | 第42-43页 |
5.3 定级结果比较分析 | 第43-46页 |
5.3.1 级别空间分布分析 | 第43-44页 |
5.3.2 级差收益分析 | 第44-45页 |
5.3.3 产能分析 | 第45-46页 |
6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详细摘要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