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城市化进程加快,引起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向往 | 第10页 |
1.1.2 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理念发生转变 | 第10页 |
1.1.3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 | 第10-11页 |
1.1.4 西柏坡旅游内容的扩展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国内外生态农业园发展概述 | 第13-17页 |
1.4.1 国外生态农业园发展概述 | 第13-15页 |
1.4.2 国内生态农业园发展概述 | 第15-17页 |
2 相关理论与案例分析 | 第17-28页 |
2.1 生态农业观光园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2.1.1 农业生态园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生态农业园的类型 | 第17-18页 |
2.1.3 观光生态农业的特点 | 第18-19页 |
2.1.4 农业生态园的功能 | 第19页 |
2.1.5 农业生态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 | 第19-20页 |
2.2 案例分析 | 第20-28页 |
2.2.1 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 | 第20-22页 |
2.2.2 北京市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 第22-24页 |
2.2.3 北京蓝调庄园 | 第24-25页 |
2.2.4 宁波天宫庄园 | 第25-26页 |
2.2.5 台湾宜兰香格里拉休闲农场 | 第26-28页 |
3 文都河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概况 | 第28-33页 |
3.1 项目概况 | 第28页 |
3.2 区位分析 | 第28-30页 |
3.2.1 场地分析 | 第29页 |
3.2.2 资源概况 | 第29-30页 |
3.3 场地SWOT分析 | 第30-31页 |
3.3.1 优势 | 第30页 |
3.3.2 劣势 | 第30-31页 |
3.3.3 机会 | 第31页 |
3.3.4 挑战 | 第31页 |
3.4 客源及旅游资源分析 | 第31-32页 |
3.4.1 客源分析 | 第31页 |
3.4.2 旅游资源分析 | 第31-32页 |
3.5 综合分析结论 | 第32-33页 |
4 文都河农业生态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 | 第33-58页 |
4.1 规划理念 | 第33页 |
4.2 规划定位 | 第33页 |
4.3 规划设计依据 | 第33-34页 |
4.4 规划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4.4.1 生态性原则 | 第34页 |
4.4.2 协调性原则 | 第34页 |
4.4.3 参与性原则 | 第34页 |
4.4.4 功能性原则 | 第34页 |
4.4.5 经济性原则 | 第34-35页 |
4.5 总体布局 | 第35-41页 |
4.5.1 景观结构 | 第35-36页 |
4.5.2 功能分区 | 第36-37页 |
4.5.3 交通流线 | 第37-39页 |
4.5.4 竖向设计 | 第39-41页 |
4.6 景观节点设计 | 第41-49页 |
4.6.1 入口景观区节点设计 | 第41-42页 |
4.6.2 娱乐观光区节点设计 | 第42-44页 |
4.6.3 休闲别墅区节点设计 | 第44-45页 |
4.6.4 果林采摘区节点设计 | 第45-46页 |
4.6.5 葡萄采摘区节点设计 | 第46-47页 |
4.6.6 温室采摘区节点设计 | 第47-48页 |
4.6.7 花海观光区节点设计 | 第48页 |
4.6.8 笔架山游览区节点设计 | 第48-49页 |
4.7 专项设计 | 第49-57页 |
4.7.1 植物种植设计 | 第49-52页 |
4.7.2 葡萄架式规划设计 | 第52页 |
4.7.3 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 第52-55页 |
4.7.4 水体设计 | 第55-56页 |
4.7.5 产业规划 | 第56-57页 |
4.8 经济技术指标 | 第57-58页 |
5 总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详细摘要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