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前言 | 第12-21页 |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氮素形态对植物生理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13页 |
·氮素与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关系 | 第13-16页 |
·氮素在烤烟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氮素形态与烤烟生长的关系 | 第14-15页 |
·氮素形态与烤烟产质量的关系 | 第15-16页 |
·氮素与烟碱积累的关系 | 第16页 |
·中耕培土与施肥在烤烟大田生长环节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烤烟不定根的发生及诱导因素 | 第17-19页 |
·不定根的形成和发生位置 | 第17-18页 |
·诱导烤烟不定根生成的主要因素 | 第18页 |
·环境因素 | 第18-19页 |
·营养条件 | 第19页 |
·烤烟根系烟碱合成 | 第19-20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一章 不同氮肥形态和培土对烤烟生长及烟碱积累的研究 | 第21-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烟苗及移栽土壤 | 第21页 |
·花泥培土层 | 第21页 |
·试验仪器 | 第21页 |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1-22页 |
·取样及项目测定 | 第22页 |
·农艺性状调查 | 第22页 |
·相关酶活及烟碱含量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施氮形态及方式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 第22-23页 |
·立体施肥下氮肥形态的不同对不定根生成的影响 | 第23页 |
·施氮形态及方式对烤烟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23-24页 |
·施氮形态及方式对烤烟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 第24页 |
·施氮形态及方式对烤烟烟碱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5-26页 |
第二章 不同氮肥形态和培土对烤烟不同叶位生长及烟碱分布的研究 | 第26-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试验材料制备 | 第26页 |
·试验仪器 | 第26页 |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26页 |
·取样及项目测定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施氮形态和施肥方式对烤烟不同部位叶片生长及烟碱含量影响总表 | 第26-28页 |
·施氮形态和施肥方式对烤烟各叶位烟碱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施氮形态和施肥方式烤烟各叶位烟碱分布的影响 | 第29-3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不同氮源在培土层与盆壤中的施用对烤烟生长及烟碱积累的研究 | 第31-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材料制备 | 第31页 |
·试验仪器 | 第31页 |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31-32页 |
·取样及项目测定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不同氮源搭配及施肥方式对烤烟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 第32-35页 |
·不同氮源搭配及施肥方式对烤烟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35-37页 |
·培土效应对地下根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不定根的生长 | 第37页 |
·不同氮源搭配及施肥方式对烤烟烟碱积累的影响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不同氮肥形态培土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研究 | 第39-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试验仪器 | 第39页 |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39页 |
·取样及项目测定 | 第39-40页 |
·生长期间农艺性状统计 | 第39页 |
·计产以及经济性状调查 | 第39-40页 |
·中部叶挂牌定位取样 | 第40页 |
·常规化学指标测定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不同时期各处理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物理特性 | 第41页 |
·不同氮肥形态培土与烤烟中部叶化学成分的关系 | 第41-42页 |
·两糖与总氮 | 第41-42页 |
·钾 | 第42页 |
·烟碱与糖碱比 | 第42页 |
·不同氮肥形态培土对烤烟产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本研究的总结、创新点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44-46页 |
·本研究总结 | 第44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4-45页 |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