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1.1 低温对小麦等农作物的影响 | 第11页 |
1.2 非编码RNA(ncRNA)在植物抗逆中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miR164家族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2.2 lncRNA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非编码RNA调节方式 | 第13-14页 |
1.3.1 miRNA的形成过程及调节方式 | 第13-14页 |
1.3.2 lncRNA的形成过程及调节方式 | 第14页 |
1.4 miRNA及lncRNA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NAC家族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2 试验设计和取材 | 第18页 |
2.3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18-19页 |
2.3.1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3.2 实验药品 | 第19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19-27页 |
2.4.1 抗寒相关ceRNA的筛选互作分析 | 第19页 |
2.4.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9-20页 |
2.4.3 lncRNA-1156及TaNAC6A实时定量PCR | 第20-22页 |
2.4.4 miR164实时定量PCR | 第22页 |
2.4.5 lncRNA-1156的克隆、转化 | 第22-25页 |
2.4.6 Pre-tae-miR164(前体序列)的克隆、转化 | 第25页 |
2.4.7 拟南芥的培养及侵染 | 第25-26页 |
2.4.8 转基因pre-tae-miR164拟南芥植株的筛选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3.1 miR164及其靶基因TaNAC6A间的预测分析 | 第27-29页 |
3.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31页 |
3.2.1 Tae-miR164成熟区的碱基保守性分析 | 第29页 |
3.2.2 二级结构预测 | 第29-30页 |
3.2.3 进化树分析 | 第30-31页 |
3.3 低温下lncRNA1156、miR164及TaNAC6A的表达量变化 | 第31-34页 |
3.3.1 定量引物设计 | 第31-32页 |
3.3.2 总RNA的提取及其反转录 | 第32页 |
3.3.3 引物验证 | 第32-33页 |
3.3.4 miR164及其互作lncRNA和靶基因TaNAC6A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33-34页 |
3.4 构建pre-tae-miR164表达载体 | 第34-36页 |
3.4.1 pCAMBIA330035载体的酶切 | 第34-35页 |
3.4.2 pCAMBIA330035sU-pre-tae-miR164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36页 |
3.4.3 拟南芥的侵染及T1代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 第36页 |
3.5 构建pCAMBIA330035sU-lncRNA-1156的表达载体 | 第36-38页 |
4 讨论 | 第38-40页 |
4.1 NAC转录因子在逆境下的响应 | 第38页 |
4.2 miR164及lncRNA-1156在逆境中的响应及展望 | 第38-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