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废弃物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 第12-14页 |
1.3 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4.1 废弃物中重金属种类与含量 | 第17-18页 |
1.4.2 重金属离子对水泥熟料矿物形成的影响 | 第18-20页 |
1.4.3 重金属离子对水泥水化进程的影响 | 第20-21页 |
1.5 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1.6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7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7.1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7.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2章 含重金属离子水泥熟料相性能研究 | 第25-52页 |
2.1 实验原料及样品制备 | 第25-30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2.1.2 实验器材 | 第25-26页 |
2.1.3 样品制备 | 第26-30页 |
2.2 测试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0页 |
2.2.2 水泥熟料相萃取 | 第30-32页 |
2.2.3 BSE-EDS | 第32页 |
2.2.4 水化量热分析 | 第32-33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3-50页 |
2.3.1 熟料相矿物形成 | 第33-39页 |
2.3.2 C_3S的晶型及晶粒尺寸 | 第39-44页 |
2.3.3 重金属在熟料矿物中的固溶分布 | 第44-47页 |
2.3.4 水化量热分析 | 第47-50页 |
2.4 小结 | 第50-52页 |
第3章 含重金属离子水泥硬化体的宏观性能分析 | 第52-59页 |
3.1 实验原料及样品制备 | 第52-53页 |
3.1.1 实验原料 | 第52页 |
3.1.2 实验器材 | 第52-53页 |
3.1.3 样品制备 | 第53页 |
3.2 测试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3.2.1 抗压强度测试 | 第53页 |
3.2.2 水化程度测试 | 第53-54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4-58页 |
3.3.1 MnO_2对试样抗压强度及水化程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2 CuO对试样抗压强度及水化程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3 ZnO对试样抗压强度及水化程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3.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含重金属离子水泥硬化体的微观分析 | 第59-87页 |
4.1 实验原料及样品制备 | 第59-62页 |
4.1.1 实验原料 | 第59页 |
4.1.2 实验器材 | 第59-60页 |
4.1.3 样品制备 | 第60-62页 |
4.2 测试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4.2.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2页 |
4.2.2 水化量热分析 | 第62页 |
4.2.3 ~(27)AlNMR固态核磁共振 | 第62页 |
4.2.4 DSC-TG分析 | 第62页 |
4.2.5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页 |
4.2.6 SEM-EDS | 第62-63页 |
4.2.7 钙离子浓度测试 | 第63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3-85页 |
4.3.1 水化产物组成 | 第63-68页 |
4.3.2 氢氧化钙含量 | 第68-71页 |
4.3.3 钙矾石形成与转化 | 第71-75页 |
4.3.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5-78页 |
4.3.5 微观形貌分析 | 第78-83页 |
4.3.6 重金属离子的缓凝抑制作用机理探讨 | 第83-85页 |
4.4 小结 | 第85-87页 |
第5章 重金属离子在水泥硬化体中的分布及浸出性 | 第87-98页 |
5.1 实验原料及样品制备 | 第87-88页 |
5.1.1 实验原料 | 第87页 |
5.1.2 实验器材 | 第87页 |
5.1.3 样品制备 | 第87-88页 |
5.2 测试分析方法 | 第88-89页 |
5.2.1 BSE-EDS | 第88页 |
5.2.2 原子吸收光谱 | 第88页 |
5.2.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88-89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89-97页 |
5.3.1 重金属离子在水泥产物中的分布 | 第89-95页 |
5.3.2 重金属离子的浸出性分析 | 第95-97页 |
5.4 小结 | 第97-9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6.1 结论 | 第98-100页 |
6.2 展望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07页 |
一、发表文章 | 第107页 |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