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秦巴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研究:资源禀赋与风险冲击视角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7-36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1.1 贫困脆弱性成为贫困问题的关键第17-18页
        1.1.2 资源禀赋是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第18页
        1.1.3 风险冲击是造成农户贫困的重要因素第18-1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2.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1-29页
        1.3.1 国内外研究梳理第21-29页
        1.3.2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9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29-31页
        1.4.1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4.2 研究思路第30-31页
    1.5 数据来源第31页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1-34页
        1.6.1 研究方法第31-32页
        1.6.2 技术路线第32-34页
    1.7 研究创新之处第34-36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第36-51页
    2.1 贫困相关理论第36-38页
        2.1.1 收入贫困第36-37页
        2.1.2 能力贫困第37页
        2.1.3 权利贫困第37-38页
    2.2 贫困脆弱性理论第38-41页
        2.2.1 贫困脆弱性内涵第38-39页
        2.2.2 贫困脆弱性的测度方法第39-41页
    2.3 资源禀赋相关理论第41-44页
        2.3.1 人力资本理论第41-43页
        2.3.2 社会资本理论第43-44页
    2.4 风险冲击相关理论第44-47页
        2.4.1 风险冲击的定义及类型划分第44-46页
        2.4.2 风险冲击应对策略第46-47页
    2.5 理论分析框架第47-51页
        2.5.1 资源禀赋对贫困脆弱性的直接作用第47-48页
        2.5.2 风险冲击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第48-49页
        2.5.3 资源禀赋缓冲风险冲击的作用第49页
        2.5.4 资源禀赋在风险冲击应对中的影响第49-51页
第三章 秦巴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测度与特征分析第51-66页
    3.1 秦巴山区农户贫困现状及特征分析第51-53页
        3.1.1 秦巴山区的贫困现状第51-52页
        3.1.2 秦巴山区的贫困特点第52-53页
    3.2 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测度与分解第53-56页
        3.2.1 农户贫困脆弱性测度第53-55页
        3.2.2 农户贫困脆弱性指数测度第55-56页
        3.2.3 农户贫困脆弱性分解第56页
    3.3 秦巴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特征分析第56-64页
        3.3.1 农户贫困脆弱性总体情况第56-60页
        3.3.2 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分解特征第60-61页
        3.3.3 不同家庭结构类型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特征第61-64页
    3.4 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资源禀赋对秦巴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分析第66-89页
    4.1 贫困脆弱性农户的资源禀赋特征第66-74页
        4.1.1 资源禀赋指数测度第66-69页
        4.1.2 资源禀赋总体特征第69-70页
        4.1.3 资源禀赋分指标特征第70-74页
    4.2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第74-76页
        4.2.1 理论分析第74-76页
        4.2.2 模型构建第76页
    4.3 资源禀赋对农户贫困脆弱性影响的结果分析第76-86页
        4.3.1 资源禀赋指数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第76-79页
        4.3.2 资源禀赋指数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第79-81页
        4.3.3 资源禀赋分指标对农户贫困脆弱性影响比较第81-85页
        4.3.4 资源禀赋对HV型脆弱性和LM型脆弱性的影响第85-86页
    4.4 稳健性检验第86-87页
    4.5 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风险冲击对秦巴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第89-117页
    5.1 秦巴山区农户长期风险冲击特征第89-91页
        5.1.1 风险冲击发生率情况第89-90页
        5.1.2 风险冲击损失情况第90-91页
    5.2 秦巴山区农户总体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第91-104页
        5.2.1 农户总体风险冲击特征第91-97页
        5.2.2 总体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影响的实证分析第97-102页
        5.2.3 风险冲击对农户风险态度的影响第102-104页
    5.3 秦巴山区农户分类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第104-113页
        5.3.1 农户分类风险冲击特征第104-108页
        5.3.2 分类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第108-113页
    5.4 稳健性检验第113-115页
    5.5 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资源禀赋与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交互影响第117-127页
    6.1 人力资本与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交互影响第117-119页
        6.1.1 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下的农户风险冲击第117页
        6.1.2 实证结果分析第117-119页
    6.2 物质资本与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交互影响第119-121页
        6.2.1 不同物质资本水平下的农户风险冲击第119-120页
        6.2.2 实证结果分析第120-121页
    6.3 社会资本与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交互影响第121-126页
        6.3.1 农户风险分担机制第121-122页
        6.3.2 不同社会资本水平下的农户风险冲击第122-123页
        6.3.3 实证结果分析第123-126页
    6.4 小结第126-127页
第七章 农户贫困脆弱性缓解的政策设计第127-138页
    7.1 农户风险应对策略第127-131页
        7.1.1 事前的风险管理第127-128页
        7.1.2 事后的风险应对第128-131页
    7.2 农户资源禀赋对风险应对措施选择的影响第131-134页
        7.2.1 农户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第131-132页
        7.2.2 农户风险应对措施的影响因素第132-134页
    7.3 基于资源禀赋视角的贫困脆弱性缓解路径第134-135页
        7.3.1 完善教育和培训资源配置,增强农户的人力资本积累第135页
        7.3.2 增加农户的收入来源多元化,提高农户的家庭资产积累第135页
    7.4 基于风险冲击视角的贫困脆弱性缓解路径第135-136页
        7.4.1 改善贫困山区的医疗保障水平,降低农户健康风险的暴露第135-136页
        7.4.2 完善贫困山区的正规保险制度,提高农户的保险意识第136页
        7.4.3 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完善社会网络的风险分担机制第136页
    7.5 小结第136-138页
第八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38-142页
    8.1 主要结论第138-140页
    8.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个人简介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i-Sigma和Sigma-Pi-Sigma神经网络的正则化方法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感知异构流量工程的设计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