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圆极化微带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双圆极化微带天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圆极化微带天线及阵列天线基础理论 | 第22-40页 |
2.1 微带天线基本理论 | 第22-28页 |
2.1.1 微带贴片天线辐射原理及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2.1.2 微带缝隙天线 | 第26-28页 |
2.2 微带天线圆极化技术 | 第28-32页 |
2.2.1 天线的极化条件 | 第28-30页 |
2.2.2 微带天线的圆极化实现技术 | 第30-32页 |
2.3 阵列天线的相关理论 | 第32-38页 |
2.3.1 阵列天线基本原理 | 第32-37页 |
2.3.2 相控阵天线简介及相位扫描原理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宽带双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设计 | 第40-64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双圆极化层叠微带天线设计及分析 | 第40-50页 |
3.2.1 天线设计指标 | 第40-41页 |
3.2.2 馈电网络的设计与仿真 | 第41-43页 |
3.2.3 天线结构设计与分析 | 第43-45页 |
3.2.4 天线性能仿真与测试结果 | 第45-50页 |
3.3 高隔离度双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及分析 | 第50-62页 |
3.3.1 天线设计指标 | 第50-51页 |
3.3.2 天线馈电网络及双端口隔离度分析 | 第51-54页 |
3.3.3 天线结构设计与分析 | 第54-56页 |
3.3.4 天线性能仿真与测试结果 | 第56-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宽带双圆极化微带缝隙天线设计 | 第64-76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圆极化微带缝隙天线设计思想 | 第64-65页 |
4.3 双圆极化微带缝隙天线设计及分析 | 第65-74页 |
4.3.1 天线结构设计及分析 | 第65-67页 |
4.3.2 天线性能仿真结果 | 第67-70页 |
4.3.3 微带缝隙天线的三极化设计 | 第70-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动中通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 第76-90页 |
5.1 引言 | 第76页 |
5.2 动中通微带阵列天线技术方案 | 第76-78页 |
5.2.1 动中通阵列天线简述 | 第76-77页 |
5.2.2 动中通阵列天线的技术方案分析 | 第77-78页 |
5.3 双圆极化动中通天线阵列的设计与仿真 | 第78-89页 |
5.3.1 天线阵列的设计要求 | 第78页 |
5.3.2 阵列天线的布阵分析 | 第78-80页 |
5.3.3 阵列单元互耦分析 | 第80-82页 |
5.3.4 阵列天线低副瓣及方向图分析 | 第82-85页 |
5.3.5 阵列天线相位扫描分析 | 第85-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本文总结与主要成果 | 第90-91页 |
6.2 展望与进一步的工作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作者简介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