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液体冷却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17页
    1.2 电池结构及热管理方法第17-20页
        1.2.1 锂离子电池结构第17-18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方法第18-20页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20-24页
        1.3.1 单体电池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2 电池热管理的研究现状第21-24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热特性及数值分析理论第26-34页
    2.1 锂离子电池的生热机理第26-29页
        2.1.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第26-27页
        2.1.2 锂离子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第27-28页
        2.1.3 锂离子电池的产热第28-29页
    2.2 锂离子电池的传热机理第29-30页
    2.3 锂离子电池组的温度范围第30-31页
    2.4 锂离子电池温度场的分析方法第31-33页
        2.4.1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第31-32页
        2.4.2 CFD方法的模拟过程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锂离子电池热效应模型及U型冷板冷却仿真第34-56页
    3.1 锂离子电池热效应模型的建立第34-38页
        3.1.1 电池的导热微分方程第34-35页
        3.1.2 热物性参数的确定第35-38页
        3.1.3 生热速率的确定第38页
    3.2 锂离子电池散热模型的数值模拟第38-43页
        3.2.1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39-40页
        3.2.2 模型的网格划分第40-42页
        3.2.3 模型的求解设置第42-43页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3.4 不同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温度分布第45-55页
        3.4.1 冷板数目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45-47页
        3.4.2 冷板长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47-48页
        3.4.3 流动方向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48-51页
        3.4.4 质量流量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51-52页
        3.4.5 放电倍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52-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锂离子电池双U型冷板冷却仿真第56-70页
    4.1 冷板换热性能的仿真分析第56-59页
        4.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6-58页
        4.1.2 模型的求解设置第58页
        4.1.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8-59页
    4.2 冷板的流道结构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第59-65页
        4.2.1 双U布置方式的影响第59-61页
        4.2.2 流道结构参数的影响第61-64页
        4.2.3 变截面流道的影响第64-65页
    4.3 锂离子电池散热模型的仿真分析第65-68页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5-66页
        4.3.2 模型的求解设置第66页
        4.3.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6-68页
    4.4 不同质量流量下电池的温度特性第68-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锂离子电池组的温度场仿真与分析第70-84页
    5.1 电池组散热模型的仿真分析第70-72页
        5.1.1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70页
        5.1.2 模型的网格划分第70-71页
        5.1.3 模型的求解设置第71页
        5.1.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71-72页
    5.2 冷却介质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72-77页
        5.2.1 纳米流体的热物性参数第72-73页
        5.2.2 温度场分析第73-77页
    5.3 入口速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77-79页
        5.3.1 入口速度的选择第77页
        5.3.2 温度场分析第77-79页
    5.4 冷板的放置方式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79-81页
        5.4.1 冷板的放置方式第79-80页
        5.4.2 温度场分析第80-81页
    5.5 本章小结第81-8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6.1 总结第84页
    6.2 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92页
作者简介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株洲市炎帝大道景观设计
下一篇:喷雾降温风扇在卡车驾驶室内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