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论文的背景及来源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1.2 研究内容的来源 | 第10-11页 |
1.2 阀门执行器的发展状况 | 第11页 |
1.2.1 阀门执行器的类型与比较 | 第11页 |
1.2.2 电液阀门执行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过程 | 第11页 |
1.2.3 电液阀门执行器的分类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方面 | 第11-13页 |
1.3.2 国内方面 | 第13-14页 |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页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工业蝶阀执行器电液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15-27页 |
2.1 电液系统的功能需求、蝶阀工况和流量特性分析 | 第15-18页 |
2.1.1 蝶阀执行器电液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第15页 |
2.1.2 蝶阀的实际工况以及流量特性分析 | 第15-18页 |
2.2 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 | 第18页 |
2.2.1 蝶阀执行器驱动方案的确定 | 第18页 |
2.2.2 蝶阀执行器电液系统控制方案的确定 | 第18页 |
2.3 确定液压系统的原理图以及分析其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4 液压系统元件的参数计算及确定选型 | 第19-23页 |
2.4.1 双向定量齿轮泵和无刷电机的计算 | 第20页 |
2.4.2 液压缸的计算选择 | 第20-21页 |
2.4.3 蓄能器的计算 | 第21-22页 |
2.4.4 管路元件、液压辅件的选型 | 第22-23页 |
2.5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23-25页 |
2.6 蝶阀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管道内流场对中心型蝶阀开度的影响 | 第27-46页 |
3.1 蝶阀的流场特性 | 第27-28页 |
3.1.1 蝶阀流量特性 | 第27页 |
3.1.2 水动力矩特性 | 第27-28页 |
3.2 蝶阀流场仿真基础 | 第28-42页 |
3.2.1 蝶阀的仿真模型 | 第28-29页 |
3.2.2 模型的建立及确定其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3.2.3 蝶阀流场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0-42页 |
3.3 影响蝶阀开度的流场特性参数 | 第42-45页 |
3.3.1 阻力系数 | 第42-43页 |
3.3.2 流量系数 | 第43-44页 |
3.3.3 水动力矩系数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蝶阀执行器电液系统的仿真基础及控制特性 | 第46-52页 |
4.1 执行器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46-49页 |
4.1.1 仿真软件的介绍 | 第46页 |
4.1.2 构建元件模型 | 第46-49页 |
4.2 控制系统的构建 | 第49页 |
4.3 蝶阀电液执行器的仿真 | 第49-51页 |
4.3.1 整体模型的构建 | 第49-50页 |
4.3.2 蝶阀电液执行器系统参数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基于模糊理论的位置控制策略及特性优化分析 | 第52-64页 |
5.1 系统控制策略的分析 | 第52页 |
5.2 PID控制算法 | 第52-53页 |
5.3 模糊控制算法 | 第53-54页 |
5.3.1 模糊控制原理 | 第53页 |
5.3.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53-54页 |
5.4 蝶阀电液执行器电液系统模糊控制器 | 第54-57页 |
5.4.1 模糊控制原理 | 第54页 |
5.4.2 执行器电液系统的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54-57页 |
5.5 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响应研究 | 第57-63页 |
5.5.1 无PID控制 | 第57-58页 |
5.5.2 常规PID控制 | 第58-61页 |
5.5.3 模糊PID控制 | 第61-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