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外来人口融入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四、研究思路、难点与方法 | 第11-12页 |
五、论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引入及其界定 | 第13-14页 |
一、外来人员的概念及特征 | 第13页 |
二、“城市融入”相关解释与界定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社会融入理论 | 第14-15页 |
二、城市融入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政策的现状 | 第16-20页 |
第一节 不同角度看外来人口融入的进程模式 | 第16-17页 |
一、微观角度 | 第16-17页 |
二、宏观角度 | 第17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针对外来人口的政策变化 | 第17-20页 |
一、外来人口管理方式和原则的发生转变 | 第17-18页 |
二、户籍改革程度不断加深 | 第18-19页 |
三、本地歧视制度得到改善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外来人口融入奉贤区的现状 | 第20-33页 |
第一节 上海奉贤区融入程度分析 | 第20-25页 |
一、融入程度的评价体系 | 第20页 |
二、奉贤区外来人口的融入程度 | 第20-25页 |
第二节 上海奉贤区外来人口的管理现状 | 第25-26页 |
一、从户籍管理角度看 | 第25页 |
二、从公共服务政策来看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外来人口融入上海奉贤区的困境 | 第26-28页 |
一、经济方面的融入问题 | 第26-27页 |
二、社会方面的融入问题 | 第27-28页 |
三、心理方面的融入问题 | 第28页 |
第四节 外来人口融入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一、主观因素——个体素养 | 第28-30页 |
二、客观因素-奉贤区当前形势背景与政策环境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模式及其对奉贤区城市融入的启示 | 第33-38页 |
第一节 国外外来人口模式分析 | 第33-35页 |
一、新加坡模式 | 第33-34页 |
二、英国模式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来人口模式分析 | 第35-36页 |
一、北京模式 | 第35页 |
二、深圳模式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对上海奉贤区外来人口融入管理的启示 | 第36-38页 |
一、国外人口管理制度的评价 | 第36-37页 |
二、对奉贤区外来人口融入的启示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对于促进外来人口融入奉贤区的建议 | 第38-43页 |
一、改善户籍管理制度 | 第38页 |
二、改变传统观念 | 第38-39页 |
三、加强技能培训 | 第39-40页 |
四、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 第40页 |
五、改善居住环境,维护合法权益 | 第40-41页 |
六、增强归属感和树立主人翁意识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43-44页 |
二、研究的未来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