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11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大数据研究 | 第12-13页 |
1.3.2 数据新闻研究 | 第13-14页 |
1.3.3 传感器新闻研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论文结构及内容 | 第16页 |
1.6 论文创新 | 第16-18页 |
第2章 大数据与传感器新闻 | 第18-29页 |
2.1 大数据时代 | 第18-21页 |
2.1.1 大数据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18-19页 |
2.1.2 大数据的应用及其影响 | 第19-21页 |
2.2 传感器新闻概念梳理 | 第21-27页 |
2.2.1 传感器新闻 | 第21-22页 |
2.2.2 传感器新闻的制作方式 | 第22-24页 |
2.2.3 传感器新闻的应用领域 | 第24-26页 |
2.2.4 传感器新闻的特征及其影响 | 第26-27页 |
2.3 传感器新闻与数据新闻 | 第27-29页 |
第3章 传感器新闻对传统新闻的沿袭与变革 | 第29-40页 |
3.1 传感器新闻对传统新闻的沿袭 | 第29页 |
3.2 传感器新闻对传统新闻的变革 | 第29-36页 |
3.2.1 新闻生产思维的变化:信息采集以数据为核心 | 第30页 |
3.2.2 新闻生产流程变化:注重数据价值的挖掘 | 第30-31页 |
3.2.3 新闻生产内容的变化:注重精确与预测报道 | 第31-32页 |
3.2.4 新闻报道形式的变化:新闻可视化 | 第32-34页 |
3.2.5 媒介生态的变化:新媒介与新闻参与 | 第34-36页 |
3.3 传感器新闻的传播特性 | 第36-38页 |
3.3.1 传播的开放性 | 第36页 |
3.3.2 传播的多级性 | 第36-37页 |
3.3.3 传播的网状化 | 第37-38页 |
3.4 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理论 | 第38-40页 |
第4章 传感器新闻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 第40-47页 |
4.1 传感器新闻的发展趋势 | 第40-45页 |
4.1.1 从媒介独立到媒介融合 | 第40-42页 |
4.1.2 从专业传播到全民参与 | 第42页 |
4.1.3 从“内容为王”到“关系为王” | 第42-43页 |
4.1.4 从机械传输到智能处理 | 第43页 |
4.1.5 从信息互联到万物联网 | 第43-44页 |
4.1.6 从数字媒体到数据社会 | 第44-45页 |
4.2 传感器新闻发展的问题 | 第45-47页 |
4.2.1 技术特性强,团队要求高 | 第45页 |
4.2.2 传感设备少,布控范围不够广泛 | 第45-46页 |
4.2.3 信息需求大,涉及新闻伦理问题 | 第46-47页 |
第5章 传感器新闻与传统新闻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 | 第47-53页 |
5.1 理性看待传感器新闻 | 第47-48页 |
5.1.1 理性认识 | 第47页 |
5.1.2 合理引导 | 第47-48页 |
5.2 提高新闻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 第48-49页 |
5.2.1 人文素养 | 第48页 |
5.2.2 专业技能 | 第48页 |
5.2.3 团队合作能力 | 第48-49页 |
5.3 增加设备布控,拓展数据来源 | 第49页 |
5.4 精进数据处理,专注优势报道 | 第49-50页 |
5.5 传递个性需求,定制化新闻生产 | 第50-51页 |
5.6 规避传播伦理问题,为受众负责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