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8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6-17页 |
(五) 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1.创新之处 | 第17页 |
2.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一、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18-21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房屋征收 | 第18页 |
2.房屋征收补偿范围 | 第18-19页 |
3.房屋征收补偿标准 | 第19-20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1.公平负担平等说 | 第20页 |
2.特别牺牲说 | 第20-21页 |
二、城镇居民房屋征收补偿概况 | 第21-26页 |
(一) 城镇居民房屋征收补偿概述 | 第21-23页 |
(二) 包头市城镇居民房屋征收补偿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三) 包头市城镇居民房屋征收补偿取得的经验 | 第24-26页 |
三、包头市城镇居民房屋征收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5页 |
(一) 征收补偿前期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1.征收补偿标准形成过程不规范 | 第26-27页 |
2.公众参与程序形式化 | 第27-28页 |
(二) 征收补偿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1.无证建筑存在普遍且难以定性及补偿 | 第28-30页 |
2.被征收人期望值过大 | 第30页 |
3.困难人群的基本需求难以解决 | 第30-32页 |
(三) 征收补偿后期扫尾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1.“钉子户”的产生 | 第32-33页 |
2.强制性房屋征收手段出现 | 第33-35页 |
四、包头市城镇居民房屋征收补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2页 |
(一) 征收补偿前期问题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1.征收补偿标准形成缺乏科学合理分析、未能因地适宜 | 第35-36页 |
2.公众参与程序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36-37页 |
(二) 征收补偿中期问题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1.非法建筑管控机制的不健全 | 第37-38页 |
2.被征收人法制意识淡薄、不信任政府 | 第38-39页 |
3.社会有关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39页 |
(三) 征收补偿后期问题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1.“钉子户”产生的原因 | 第39-40页 |
2.服务型政府理念不强 | 第40-42页 |
五、完善包头市城镇居民房屋征收补偿的对策 | 第42-50页 |
(一) 完善征收补偿前期工作对策 | 第42-44页 |
1.规范征收补偿标准的形成过程 | 第42-43页 |
2.保障落实公众参与程序 | 第43-44页 |
(二) 完善征收补偿中期工作对策 | 第44-47页 |
1.健全非法建筑管控机制 | 第44-45页 |
2.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政府公信力 | 第45-46页 |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6-47页 |
(三) 完善征收补偿后期工作对策 | 第47-50页 |
1.及时化解“钉子户” | 第47-48页 |
2.准确把握政府角色定位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