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山南道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11-2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2-21页 |
三、研究意义及主要观点 | 第21-24页 |
第一章 唐代山南道的行政区划及演变 | 第24-46页 |
第一节 唐以前山南地区行政沿革概况 | 第24-33页 |
一、秦汉时期 | 第24-28页 |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时期 | 第28-33页 |
第二节 唐前期山南道行政区划沿革 | 第33-45页 |
一、山南地区州郡的设置 | 第34-40页 |
二、山南道的设立与东、西道的析分 | 第40-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二章 唐代山南道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和地域形势 | 第46-72页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第46-55页 |
一、长江流域 | 第46-48页 |
二、汉江流域 | 第48-51页 |
三、嘉陵江流域 | 第51-55页 |
第二节 交通状况 | 第55-65页 |
第三节 地域形势 | 第65-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三章 唐代山南道人口状况、经济特征及地域风俗 | 第72-95页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72-82页 |
第二节 经济特征 | 第82-91页 |
第三节 地域风俗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四章 唐初山南地区的形势与唐朝统一 | 第95-121页 |
第一节 唐初山南地区的势力角逐 | 第95-104页 |
一、朱粲与昌达政权 | 第96-98页 |
二、萧铣与凤鸣政权 | 第98-104页 |
第二节 平定山南地区与唐朝统一 | 第104-119页 |
一、平定山南的策略 | 第104-112页 |
二、平定山南与国家统一 | 第112-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五章 唐前期山南道的发展与战略地位演变 | 第121-141页 |
第一节 山南道的发展及特点 | 第121-129页 |
第二节 山南道战略地位的演变 | 第129-136页 |
第三节 官员流贬山南地区的政治考量 | 第136-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六章 唐代安史之乱期间山南道的动荡政局 | 第141-180页 |
第一节 玄、肃“二元格局”下的山南政局 | 第141-160页 |
一、玄宗对山南道布局的调整 | 第141-148页 |
二、“永王事件”与山南政局 | 第148-160页 |
第二节 山南地区动荡对平定安史之乱的消极影响 | 第160-171页 |
一、荆、襄军乱 | 第161-166页 |
二、对平定安史之乱的消极影响 | 第166-171页 |
第三节 梁崇义之叛 | 第171-179页 |
本章小结 | 第179-180页 |
第七章 唐德宗以后朝廷对山南道的掌控 | 第180-210页 |
第一节 德宗建中时期的山南政策与山南政局 | 第180-194页 |
一、德宗对代宗山南政策的更张 | 第180-190页 |
二、平梁崇义与山南政局演变 | 第190-194页 |
第二节 建中之后朝廷对山南道的掌控 | 第194-209页 |
一、对山南节度使的选任 | 第195-205页 |
二、对山南军额的控制 | 第205-209页 |
本章小结 | 第209-210页 |
第八章 唐末山南道政局的演变与唐朝灭亡 | 第210-225页 |
第一节 王、黄起义与山南政局的演变 | 第210-217页 |
一、王、黄起义前的山南形势 | 第211-214页 |
二、王、黄起义后的山南政局 | 第214-217页 |
第二节 山南道政局失控与唐朝灭亡的关系 | 第217-224页 |
一、唐末山南道的节帅跋扈 | 第217-222页 |
二、山南道失控与唐朝衰亡的关系 | 第22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24-225页 |
结语 | 第225-22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29-244页 |
后记 | 第244-2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