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遗传学论文

东北虎肺转录组及miR-302/367重编程成纤维细胞为iPSCs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4-26页
    1.1 引言第14-24页
        1.1.1 东北虎研究现状第14页
        1.1.2 miR-302/367研究进展第14-17页
        1.1.3 CRISPR-dCas9研究进展第17-22页
        1.1.4 iPSCs研究进展第22-24页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24-26页
        1.2.1 研究目标第24页
        1.2.2 研究内容第24-26页
2 东北虎肺miRNA表达谱分析第26-35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2.2.1 实验材料第26页
        2.2.2 实验主要仪器第26页
        2.2.3 主要试剂第26页
        2.2.4 实验方法第26-27页
    2.3 实验结果第27-33页
        2.3.1 东北虎肺总RNA完整性检测第27页
        2.3.2 测序质量评估第27-28页
        2.3.3 小RNA序列质量处理第28-29页
        2.3.4 序列长度分布第29页
        2.3.5 基因组比对第29-30页
        2.3.6 Small RNA的分类注释第30页
        2.3.7 东北虎肺miRNA表达谱的分析第30-33页
    2.4 本章讨论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东北虎肺转录组分析第35-47页
    3.1 前言第3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3.2.1 实验材料第35页
        3.2.2 实验方法第35-36页
    3.3 实验结果第36-45页
        3.3.1 原始数据分析第36-37页
        3.3.2 东北虎肺Unigene功能注释第37-38页
        3.3.3 东北虎肺表达基因功能分析第38-41页
        3.3.4 东北虎肺基因pathway分析第41-42页
        3.3.5 东北虎肺miRNA表达谱与转录组关联分析第42-45页
    3.4 本章讨论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4 东北虎miR-302/367的内源性表达第47-60页
    4.1 前言第4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7-52页
        4.2.1 实验材料第47页
        4.2.2 实验主要仪器第47-48页
        4.2.3 主要试剂第48页
        4.2.4 实验方法第48-52页
    4.3 实验结果第52-58页
        4.3.1 东北虎miR-302/367序列的获得第52-53页
        4.3.2 东北虎U6 snRNA的克隆第53-54页
        4.3.3 东北虎miR-302/367 sgRNA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4-56页
        4.3.4 内源性miR-302/367表达第56-58页
    4.4 本章讨论第58-59页
        4.4.1 东北虎miR-302/367序列获得第58页
        4.4.2 内源性东北虎miR-302/367表达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重编程东北虎成纤维细胞为iPSCs第60-74页
    5.1 前言第60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0-64页
        5.2.1 实验材料第60页
        5.2.2 实验主要仪器第60页
        5.2.3 主要试剂第60-61页
        5.2.4 试剂的配制第61页
        5.2.5 实验方法第61-64页
    5.3 实验结果第64-72页
        5.3.1 miR-302/367重编程东北虎成纤维细胞为iPSCs第64-65页
        5.3.2 东北虎iPSCs碱性磷酸酶染色第65-66页
        5.3.3 东北虎iPSCs EB的形成第66页
        5.3.4 东北虎iPSCs多能基因的免疫荧光检测第66-68页
        5.3.5 qRT-PCR检测iPSCs多能基因的表达第68-69页
        5.3.6 东北虎iPSCs核型分析第69页
        5.3.7 东北虎iPSCs多向诱导分化能力第69-72页
    5.4 本章讨论第72-73页
    5.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9页
附录第89-13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附表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若干互联网络图的容错性和诊断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F-范数最小化的稀疏近似逆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