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其他机械元件论文

圆凹坑织构对机械密封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机械密封概述第15-17页
        1.1.1 摩擦学基础第15页
        1.1.2 机械密封基础第15-16页
        1.1.3 机械密封材料第16-17页
    1.2 机械密封新技术第17-19页
        1.2.1 干气密封第17-18页
        1.2.2 上游泵送密封第18页
        1.2.3 端面微织构机械密封第18-19页
    1.3 表面织构技术及其应用第19-21页
        1.3.1 表面织构技术概述第19-20页
        1.3.2 表面织构技术的应用第20-21页
    1.4 表面织构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1-24页
        1.4.1 表面织构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1.4.2 表面织构技术在机械密封领域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5 本课题的来源和意义第24-25页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摩擦副试样的研磨与抛光第27-39页
    2.1 摩擦副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第27-29页
        2.1.1 摩擦副材料的选择第27-28页
        2.1.2 摩擦副结构的设计第28-29页
        2.1.3 摩擦副表面质量的标准第29页
    2.2 动环试样密封端面的研磨工艺第29-32页
        2.2.1 动环试样密封端面的粗研第29-31页
        2.2.2 动环试样密封端面的精研第31-32页
    2.3 动环试样密封端面的抛光工艺第32-36页
        2.3.1 平面平晶检测原理第32-34页
        2.3.2 平面度检测方法第34页
        2.3.3 动环试样密封端面的抛光第34-36页
    2.4 静环试样密封端面的研磨抛光工艺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表面织构的加工和摩擦学试验的设计第39-46页
    3.1 表面织构的加工第39-41页
    3.2 摩擦学试验的设计第41-45页
        3.2.1 试验设备第41-43页
        3.2.2 试验方案和数据处理第43-45页
    3.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圆凹坑部分织构性能的研究第46-58页
    4.1 部分织构设计第46-47页
    4.2 部分织构与全织构性能的对比第47-49页
        4.2.1 织构参数第47-48页
        4.2.2 试验结果第48-49页
        4.2.3 结果分析第49页
    4.3 深度对圆凹坑部分织构性能的影响第49-54页
        4.3.1 织构参数第49-50页
        4.3.2 试验结果第50-53页
        4.3.3 结果分析第53-54页
    4.4 直径对圆凹坑部分织构性能的影响第54-57页
        4.4.1 织构参数第54页
        4.4.2 试验结果第54-57页
        4.4.3 结果分析第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圆凹坑复合织构性能的初步研究第58-66页
    5.1 复合织构设计第58-60页
    5.2 不等深圆凹坑复合织构与全织构性能的对比第60-62页
        5.2.1 织构参数第60页
        5.2.2 试验结果第60-61页
        5.2.3 结果分析第61-62页
    5.3 不等深圆凹坑复合织构与部分织构性能的对比第62-65页
        5.3.1 织构参数第62页
        5.3.2 试验结果第62-65页
        5.3.3 结果分析第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第66-67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67页
    6.3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论文情况第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晶界对双晶γ-TiAl力学性能影响的计算机模拟
下一篇: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AGV导航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