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光子晶体光纤 | 第12-16页 |
1.2.1 光子晶体光纤分类 | 第13-14页 |
1.2.2 光子晶体光纤特性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PCF中产生超连续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色散波及孤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孤子谱隧穿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 本文框架 | 第19-21页 |
第2章 光子晶体光纤中光孤子传输的理论模型 | 第21-30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光脉冲信号在PCF中传输方程的推导 | 第21-25页 |
2.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21-22页 |
2.2.2 光传输的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 第22-24页 |
2.2.3 GNLSE的归一化处理 | 第24-25页 |
2.3 数值模拟 | 第25-28页 |
2.3.1 分步傅里叶算法 | 第25-27页 |
2.3.2 算法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2.4 交叉相关频率分辨光学开关(X-FROG)技术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PCF中色散波与孤子间相互作用及孤子谱隧穿效应研究 | 第30-43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色散与非线性效应 | 第30-38页 |
3.2.1 色散的影响及其需满足的相位匹配条件 | 第30-33页 |
3.2.2 SPM对光传输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3 SRS对光脉冲传输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4 自陡对光脉冲传输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5 四波混频 | 第37-38页 |
3.2.6 交叉相位调制 | 第38页 |
3.3 光孤子及其与色散波的相互作用 | 第38-40页 |
3.3.1 高阶孤子在理想状态下的传输 | 第38-39页 |
3.3.2 高阶色散与非线性效应作用下的高阶孤子分裂 | 第39-40页 |
3.4 孤子谱隧穿效应的产生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自陡对孤子谱隧穿效应的影响及特点研究 | 第43-52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理论模型及光纤参数 | 第43-44页 |
4.3 自陡效应对色散波的影响 | 第44-46页 |
4.4 不同自陡对孤子谱隧穿效应的影响 | 第46-49页 |
4.5 孤子谱隧穿效应随传输距离的演变 | 第49-50页 |
4.6 孤子谱隧穿效应潜在的价值 | 第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