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超低负荷下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5页
    1.3 论文主要工作第15-17页
第2章 机组超低负荷运行特性分析第17-25页
    2.1 超低负荷概述第17-18页
    2.2 抑制控制输出动作幅度必要性分析第18-24页
        2.2.1 锅炉侧燃料量波动的不利影响第18-23页
        2.2.2 汽轮机调气阀门波动的不利影响第23-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协调控制系统的理论推导及分析第25-40页
    3.1 对象模型第25-27页
        3.1.1 对象模型简介第25-26页
        3.1.2 对象模型线性化第26-27页
    3.2 “机跟炉”协调控制的理论推导第27-29页
        3.2.1 机侧等效被控对象第27-28页
        3.2.2 炉侧等效被控对象第28-29页
    3.3 “炉跟机”协调控制的理论推导第29-31页
    3.4 直接能量平衡(DEB)协调控制的理论推导第31-33页
    3.5 被控参数性能指标和执行机构动作幅度间的约束关系分析第33-39页
        3.5.1 常用对象输入输出间约束关系分析第33-37页
        3.5.2 仿真验证第37-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超低负荷下的柔性控制系统第40-54页
    4.1 柔性控制概述第40-41页
    4.2 机跟炉、炉跟机控制特点分析第41-43页
    4.3 柔性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第43-48页
        4.3.1 控制器输入端切换的柔性控制系统第43-46页
        4.3.2 控制器输出端切换的柔性控制系统第46-48页
    4.4 柔性控制系统仿真分析第48-52页
        4.4.1 静态切换下的控制系统仿真第48-50页
        4.4.2 动态切换下的控制系统仿真第50-52页
    4.5 柔性因子的构造第52-53页
    4.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5页
    5.1 结论第54页
    5.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和预测控制的电站锅炉低NO_x排放优化
下一篇:配电网智能台区综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