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现代以来的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史研究(1949-2000年)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17页
    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2 研究对象及现状第11-14页
    3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4页
    4 相关概念辨析第14-17页
1 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历史回顾第17-33页
    1.1 开封城市的自然环境第17-18页
    1.2 开封城市的历史变迁第18-31页
        1.2.1 秦汉以前第18-19页
        1.2.2 隋唐时期第19-21页
        1.2.3 宋金时期第21-28页
        1.2.4 明清至民国时期第28-31页
    1.3 小结第31-33页
2 建国后三十年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发展历程第33-49页
    2.1 恢复与重建时期(1949-1957)第33-36页
        2.1.1 建国初期国家对开封城市建设的部署第33-34页
        2.1.2 建国后的首个城市规划第34页
        2.1.3 逐步深入的1957年规划第34-35页
        2.1.4 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35-36页
    2.2 盲目发展与调整时期(1958-1965)第36-44页
        2.2.1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对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产生的波动第37-43页
        2.2.2 调整布局 填空补实第43-44页
    2.3 冲击与动荡时期(1966-1978)第44-49页
        2.3.1 文化大革命对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产生的冲击第44-46页
        2.3.2 文化大革命对开封城市产生的严重后果第46-49页
3 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发展历程第49-71页
    3.1 快速发展与转型时期(1979-1991)第49-56页
        3.1.1 开封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讨论与总结第49-51页
        3.1.2 城市发展的新定位第51页
        3.1.3 城市发展的方向—东西两翼发展模式第51-56页
    3.2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与改革开放深化时期(1992-2000)第56-60页
        3.2.1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点转移第56页
        3.2.2 旧城区的中心作用进一步强化第56-58页
        3.2.3 开封新区的规划与建设第58-60页
    3.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60-69页
        3.3.1 开封历史文化与特色第60-62页
        3.3.2 名城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62-64页
        3.3.3 保护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64-65页
        3.3.4 保护的内容与措施第65-69页
    3.4 小结第69-71页
4 现代以来的开封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考察与分析第71-87页
    4.1 开封城市空间的演变第71-76页
        4.1.1 农业社会时期第71-72页
        4.1.2 工业社会时期第72-75页
        4.1.3 开封城市空间演变的启示第75-76页
    4.2 开封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互动关系第76-80页
        4.2.1 城市规划发展的动力第76-77页
        4.2.2 城市发展的目的第77-78页
        4.2.3 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辩证统一第78-79页
        4.2.4 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第79-80页
    4.3 开封和区域内同类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比较第80-83页
        4.3.1 洛阳城市规划与建设第80-82页
        4.3.2 郑州城市规划与建设第82-83页
    4.4 总结第83-84页
        4.4.1 历史上繁荣之都第83-84页
        4.4.2 现实中发展滞后第84页
    4.5 小结第84-87页
5 展望——对未来的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与认识第87-105页
    5.1 信息时代开封城市规划与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第87-91页
        5.1.1 发展机遇第87-88页
        5.1.2 发展挑战第88-91页
    5.2 继往开来——传承古都风貌开创时代风貌第91-102页
        5.2.1 古城——减量规划第91-97页
        5.2.2 新城——增量规划第97-100页
        5.2.3 其他——存量规划第100-102页
    5.3 面向未来城市发展建设数字城市第102-103页
    5.4 小结第103-105页
结语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静之景”—江南园林的“动静”体验及实践
下一篇:历史文化名镇朱仙镇文态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