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6页
    一、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第10-11页
        (一)选题缘起第10页
        (二)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11-13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13-15页
        (一)研究思路第13-14页
        (二)创新之处第14-15页
    四、重点、难点与方法选择第15-16页
        (一)研究的重点、难点第15页
        (二)研究的方法选择第15-16页
第一章 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的时代境遇和理论渊源第16-24页
    一、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的时代境遇第16-17页
    二、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的理论渊源第17-24页
        (一)对伊壁鸠鲁哲学的合理利用第17-18页
        (二)对18世纪法国无神论思想的批判考察第18-19页
        (三)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思想的积极扬弃第19-24页
第二章 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的形成过程第24-32页
    一、在中学毕业论文和博士论文中的宗教批判思想第24-26页
        (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宗教批判思想第24-25页
        (二)《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的宗教批判思想第25-26页
    二、在《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的宗教批判思想第26-28页
        (一)《莱茵报》时期的宗教批判思想第26-27页
        (二)《德法年鉴》时期的宗教批判思想第27-28页
    三、在历史唯物主义成熟时期的宗教批判思想第28-32页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宗教批判思想第28-29页
        (二)《神圣家族》中的宗教批判思想第29页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宗教批判思想第29-30页
        (四)《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宗教批判思想第30-32页
第三章 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的核心内容第32-42页
    一、关于宗教根源的阐述第32-35页
        (一)宗教产生和存在的自然根源第32页
        (二)宗教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第32-33页
        (三)宗教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第33-34页
        (四)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心理根源第34-35页
    二、关于宗教本质的表述第35-36页
        (一)宗教的本质是现实世界的虚幻反映第35-36页
        (二)宗教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36页
    三、关于宗教的发展规律探索第36-38页
        (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决定着宗教的发展第36-37页
        (二)宗教消亡的条件第37-38页
        (三)宗教的消亡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过程第38页
    四、关于宗教社会作用的分析第38-42页
        (一)宗教的积极作用第38-39页
        (二)宗教的消极作用第39-42页
第四章 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第42-52页
    一、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研究的方法论意义第42-44页
        (一)对宗教的批判应坚持历史分析法第42-43页
        (二)对宗教的批判应坚持辩证分析法第43页
        (三)对宗教的批判应坚持实践分析法第43-44页
    二、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的理论价值第44-47页
        (一)有利于与旧宗教观划清界限第44-45页
        (二)有利于深刻认识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第45页
        (三)有利于分析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方位第45-47页
    三、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的现实意义第47-52页
        (一)有利于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实质第47-48页
        (二)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启示第48-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辨民族性: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德国人”话语的文本研究
下一篇: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