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铜仁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试点实践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价值第11-14页
        1.1.1 选题依据第11-13页
        1.1.2 研究价值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0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19页
        1.2.3 研究评述第19-20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22页
        1.3.1 研究思路第20-22页
        1.3.2 研究方法第22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2-25页
        1.4.1 研究的创新点第22-23页
        1.4.2 研究的不足第23-25页
第2章 概念诠释与理论基础第25-33页
    2.1 概念阐述第25-27页
        2.1.1 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第25-26页
        2.1.2 机构养老第26页
        2.1.3 养老模式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第26-27页
    2.2 理论基础第27-33页
        2.2.1 福利多元理论第27-29页
        2.2.2 公共产品理论第29-31页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31-33页
第3章 国内外养老模式实践与国内“医养结合”试点实践第33-41页
    3.1 国外养老模式实践第33-35页
        3.1.1 美国社区养老第33-34页
        3.1.2 日本社会福祉养老第34-35页
    3.2 国内养老模式实践第35-38页
        3.2.1 传统家庭养老第35-36页
        3.2.2 机构养老第36-38页
    3.3 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试点实践第38-41页
        3.3.1 福建省厦门市“医养结合”试点实践第38-39页
        3.3.2 湖南省湘潭市“医养结合”试点实践第39-41页
第4章 铜仁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试点实践调查第41-59页
    4.1 “医养结合”政策梳理第41-46页
        4.1.1 中央政策第41-43页
        4.1.2 贵州省政策第43-44页
        4.1.3 铜仁市落实措施第44-46页
    4.2 铜仁市“医养结合”试点实践——基于A机构的调查与分析第46-52页
        4.2.1 A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基本情况第46-50页
        4.2.2 A机构“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实践情况第50-52页
    4.3 铜仁市“医养结合”试点实践存在问题第52-59页
        4.3.1 主管部门责任不够明晰,缺乏服务意识第53-54页
        4.3.2 养老机构服务定位偏误,阻碍自身发展第54-55页
        4.3.3 养老经费收不抵支,影响生活水平第55-56页
        4.3.4 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医护人员供不应求第56-59页
第5章 推进铜仁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试点实践对策建议第59-67页
    5.1 提升医养结合政府服务水平第59-61页
        5.1.1 厘清部门职责第59页
        5.1.2 提高政府服务意识第59-61页
    5.2 改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践第61-62页
        5.2.1 明确机构服务定位,强化民族特色第61页
        5.2.2 强化机构服务平台建设第61-62页
    5.3 拓宽医养结合资金供给渠道第62-64页
        5.3.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第62-63页
        5.3.2 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第63-64页
    5.4 加快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步伐第64-67页
        5.4.1 多方合力培养专业人才第64页
        5.4.2 革新培养机制,打造专业团队第64-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研究结论第67-68页
    6.2 研究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一览第75-76页
附录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
下一篇: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