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德江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动力学特征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区概况 | 第9-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工作程度 | 第10-13页 |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2 研究区工作程度 | 第11-12页 |
| 1.3.3 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1.5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5-16页 |
| 第2章 研究区背景 | 第16-20页 |
|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16-17页 |
| 2.2 地层特征 | 第17-19页 |
| 2.3 岩浆岩特征 | 第19页 |
| 2.4 变质岩及热液活动 | 第19页 |
| 2.5 区域矿产概况 | 第19-20页 |
| 第3章 德江地区基本构造特征 | 第20-61页 |
| 3.1 构造变形单元划分 | 第20-26页 |
| 3.1.1 西部线性强变形区(Ⅰ) | 第23页 |
| 3.1.2 中-西部基底隆起弱变形区(Ⅱ) | 第23-24页 |
| 3.1.3 中-东部线性强变形区(Ⅲ) | 第24页 |
| 3.1.4 东部基底隆起弱变形区(Ⅳ) | 第24-26页 |
| 3.2 德江地区地质构造几何学特征 | 第26-54页 |
| 3.2.1 西部变形区地质构造几何学特征 | 第26-31页 |
| 3.2.2 中-西部变形区地质构造几何学特征 | 第31-39页 |
| 3.2.3 中-东部变形区地质构造几何学特征 | 第39-50页 |
| 3.2.4 东部变形区地质构造几何学特征 | 第50-54页 |
| 3.3 德江地区地质构造运动学特征 | 第54-61页 |
| 3.3.1 西部变形区运动学特征 | 第54-55页 |
| 3.3.2 中-西部变形区运动学特征 | 第55-57页 |
| 3.3.3 中-东部变形区运动学特征 | 第57-59页 |
| 3.3.4 东部变形区运动学特征 | 第59-61页 |
| 第4章 德江地区地质构造动力学机制及构造演化 | 第61-65页 |
| 4.1 动力机制 | 第61-62页 |
| 4.2 构造演化 | 第62-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