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5-24页 |
0.1 概述 | 第15页 |
0.2 癌症治疗现状 | 第15-16页 |
0.3 纳米给药系统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0.4 新型纳米给药系统概述 | 第18-22页 |
0.4.1 合成类载体 | 第18-19页 |
0.4.2 生物修饰类载体 | 第19-20页 |
0.4.3 生物类载体 | 第20页 |
0.4.4 复合类载体 | 第20-22页 |
0.5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 | 第22-24页 |
第一章 细菌外膜囊泡包裹的纳米制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24-41页 |
1.1 引言 | 第24-25页 |
1.1.1 细菌外膜囊泡简介 | 第24-25页 |
1.1.2 E.coliDH5α简介 | 第25页 |
1.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5-27页 |
1.2.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1.2.2 试验仪器 | 第26-27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27-31页 |
1.3.1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 | 第27-28页 |
1.3.2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表征 | 第28页 |
1.3.3 紫杉醇-PLGA胶束的制备 | 第28-29页 |
1.3.4 紫杉醇-PLGA胶束的表征 | 第29页 |
1.3.5 细菌培养以及OMVs的收集 | 第29-30页 |
1.3.6 OMVs的表征 | 第30页 |
1.3.7 OMVs-NPs的制备 | 第30页 |
1.3.8 OMVs-NPs的表征 | 第30-31页 |
1.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1.4.1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处方工艺的确定 | 第31-33页 |
1.4.2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表征 | 第33-34页 |
1.4.3 紫杉醇-PLGA胶束的处方工艺的确定 | 第34-36页 |
1.4.4 OMVs的表征结果 | 第36-37页 |
1.4.5 OMVs-NPs的制备结果 | 第37-39页 |
1.5 讨论 | 第39-40页 |
1.6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二章 细菌外膜囊泡包裹的紫杉醇-PLGA胶束的稳定性考查 | 第41-53页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41-42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41-42页 |
2.2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与方法学考查 | 第42-47页 |
2.2.1 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42-43页 |
2.2.2 液相条件的确定 | 第43-45页 |
2.2.3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5页 |
2.2.4 精密度试验 | 第45-46页 |
2.2.5 回收率试验 | 第46-47页 |
2.3 口服稳定性的体外考察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47-51页 |
2.3.1 分析方法适用性考查 | 第47-49页 |
2.3.2 人工胃液中的释放 | 第49-50页 |
2.3.3 人工肠液中的释放 | 第50-51页 |
2.4 讨论 | 第51-52页 |
2.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OMVs-PTX-NPs的体外吸收研究 | 第53-68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54-56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54-55页 |
3.2.2 试验仪器 | 第55-56页 |
3.3 Transwell转运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56-61页 |
3.3.1 Caco-2细胞的培养条件 | 第56页 |
3.3.2 Caco-2细胞的培养流程 | 第56-57页 |
3.3.3 Transwell模型的建立过程 | 第57页 |
3.3.4 Transwell模型的建立结果 | 第57-58页 |
3.3.5 制剂在Transwell模型上的转运试验过程 | 第58-59页 |
3.3.6 分析方法适用性考查 | 第59-60页 |
3.3.7 Transwell转运试验结果 | 第60-61页 |
3.4 HT-29细胞对制剂的摄取试验 | 第61-66页 |
3.4.1 HT-29细胞的培养条件 | 第61页 |
3.4.2 HT-29细胞的培养流程 | 第61-62页 |
3.4.3 荧光标记的NPs和OMVs-NPs的制备 | 第62-63页 |
3.4.4 细胞摄取试验 | 第63页 |
3.4.5 HT-29细胞摄取试验结果 | 第63-66页 |
3.5 讨论 | 第66页 |
3.6 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