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微藻油脂的概述 | 第11-17页 |
1.1.1 生物柴油的发展 | 第11-12页 |
1.1.2 产油微藻的概况 | 第12-14页 |
1.1.3 提高微藻产油的方法 | 第14-17页 |
1.1.3.1 微藻基因工程 | 第14-15页 |
1.1.3.2 反应器的设计 | 第15页 |
1.1.3.3 微藻生长调节 | 第15-16页 |
1.1.3.4 营养物控制 | 第16-17页 |
1.2 黄腐酸的应用 | 第17-19页 |
1.3 微藻破壁提取油脂 | 第19-22页 |
1.3.1 微藻破壁方法 | 第19-22页 |
1.3.1.1 机械法 | 第19-20页 |
1.3.1.2 物理法 | 第20-21页 |
1.3.1.3 化学法 | 第21-22页 |
1.3.1.4 酶法 | 第22页 |
1.3.2 其他方法 | 第22页 |
1.4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5.2 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培养基及黄腐酸对自养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FXY-10生长及油脂积影响 | 第24-4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1.3 主要培养基 | 第25-26页 |
2.1.4 微藻培养 | 第26页 |
2.1.5 培养基及黄腐酸优化实验 | 第26页 |
2.1.6 微藻富集及油脂提取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44页 |
2.2.1 黄腐酸对不同培养基微藻生长的影响 | 第27-37页 |
2.2.2 培养基中添加黄腐酸对微藻生物量、生物量产率、油脂量、油脂产率和油脂含量的影响 | 第37-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水酶法对自养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FXY-10油脂提取的影响 | 第45-6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3.1.3 微藻培养 | 第46页 |
3.1.4 微藻富集 | 第46页 |
3.1.5 水酶法提取油脂实验 | 第46页 |
3.1.6 油脂提取 | 第46-4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7-62页 |
3.2.1 单酶对油脂提取的影响 | 第47-52页 |
3.2.2 复合酶对油脂提取的影响 | 第52-56页 |
3.2.3 正交实验设计及优化 | 第56-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微藻油脂提取方法的结合 | 第63-7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4.1.2 仪器设备 | 第63页 |
4.1.3 微藻培养 | 第63-64页 |
4.1.4 微藻富集 | 第64页 |
4.1.5 微藻破壁方法 | 第6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4页 |
4.2.1 破壁处理对微藻油脂提取的影响 | 第64-69页 |
4.2.2 盐酸酸热法对微藻油脂提取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3 酸热法与水酶法结合提取油脂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创新点 | 第76页 |
5.3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发表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