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23-24页 |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1.3.1 论文的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模型构建 | 第28-39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8-32页 |
2.1.1 前景理论相关原理 | 第28-31页 |
2.1.2 经典博弈论相关原理 | 第31-32页 |
2.1.3 演化博弈论相关原理 | 第32页 |
2.2 财务舞弊行为理论分析 | 第32-36页 |
2.2.1 财务舞弊的概念 | 第32-33页 |
2.2.2 财务舞弊的动机及成因 | 第33-35页 |
2.2.3 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 | 第35-36页 |
2.3 三方主体关系概述及概念模型构建 | 第36-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基于前景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静态博弈分析 | 第39-48页 |
3.1 基础假设 | 第39-41页 |
3.2 博弈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41-44页 |
3.2.1 博弈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3.2.2 博弈模型求解 | 第42-44页 |
3.3 静态博弈分析 | 第44-47页 |
3.3.1 基于上市公司及会计事务所角度的博弈分析 | 第44-46页 |
3.3.2 基于监管部门角度的博弈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基于前景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静态博弈拓展分析 | 第48-57页 |
4.1 拓展博弈分析的原因 | 第48页 |
4.2 基础假设 | 第48-49页 |
4.3 拓展博弈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4.4 静态拓展博弈分析 | 第50-56页 |
4.4.1 基于上市公司视角的拓展分析 | 第50-51页 |
4.4.2 基于会计事务所视角的拓展分析 | 第51-53页 |
4.4.3 基于监管部门视角的拓展分析 | 第53-55页 |
4.4.4 静态拓展博弈分析与静态博弈分析的区别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基于前景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演化博弈分析 | 第57-70页 |
5.1 基础假设 | 第58页 |
5.2 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58-60页 |
5.2.1 感知收益矩阵 | 第58-59页 |
5.2.2 期望收益函数及复制动态方程 | 第59-60页 |
5.3 博弈模型分析 | 第60-64页 |
5.4 数值仿真分析 | 第64-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治理对策及建议 | 第70-76页 |
6.1 上市公司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70-72页 |
6.1.1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70-71页 |
6.1.2 完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建设 | 第71-72页 |
6.2 会计事务所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72-74页 |
6.2.1 改善行业环境保证审计独立性 | 第72-73页 |
6.2.2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道德意识 | 第73页 |
6.2.3 优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及规模 | 第73-74页 |
6.3 监管部门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74-75页 |
6.3.1 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 第74页 |
6.3.2 加大舞弊行为的惩罚力度 | 第74-75页 |
6.3.3 建立舞弊行为风险准备金制度 | 第7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