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两种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3-15页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第15-16页
        一、研究问题第15页
        二、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6-25页
        一、核心概念第16-18页
        二、社会工作督导的相关研究第18-23页
        三、研究评述第23-25页
第二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第25-31页
    第一节 理论框架第25-26页
        一、理论视角第25-26页
        二、研究框架第26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26-31页
        一、调研地点第26-27页
        二、研究方法第27-28页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第28-31页
第三章 两种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比较与分析第31-60页
    第一节 深圳与北京社会工作督导主体的比较与分析第31-38页
        一、社会工作督导主体形成过程的比较第31-34页
        二、社会工作督导主体的特点比较第34-37页
        三、社会工作督导主体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第37-38页
    第二节 深圳与北京社会工作督导方式的比较与分析第38-42页
        一、社会工作督导方式形成过程的比较第38-39页
        二、社会工作督导方式的特点比较第39-42页
        三、社会工作督导方式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第42页
    第三节 深圳与北京社会工作督导内容的比较与分析第42-53页
        一、社会工作督导内容形成过程的比较第42-44页
        二、社会工作督导内容的特点比较第44-52页
        三、社会工作督导内容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第52-53页
    第四节 深圳与北京社会工作督导关系的比较与分析第53-60页
        一、社会工作督导关系形成过程的比较第53-54页
        二、社会工作督导关系的特点比较第54-58页
        三、社会工作督导关系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第58-60页
第四章 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两种督导模式的经验与问题第60-67页
    第一节 深圳和北京的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第60页
    第二节 制度化模式的经验与问题第60-64页
        一、制度化督导模式的经验第60-62页
        二、制度化督导模式的问题第62-64页
    第三节 非制度化模式的经验与问题第64-66页
        一、非制度化督导模式的经验第64页
        二、非制度化督导模式的问题第64-66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1第73-77页
附录2第77-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DD方法的多方多状态社交网络系统重要度及敏感性分析
下一篇:我国境外追逃的障碍与途径探析--以杨秀珠案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