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钢筋混凝土拱桥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0-14页 |
1.1.1 国外钢筋混凝土拱桥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2 国内钢筋混凝土拱桥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1.3 钢筋混凝土拱桥发展动态 | 第13-14页 |
1.2 钢筋混凝土拱桥的主要施工方法 | 第14-19页 |
1.2.1 支架现浇法 | 第14页 |
1.2.2 缆索吊装法 | 第14-15页 |
1.2.3 转体施工法 | 第15页 |
1.2.4 悬臂施工法 | 第15-17页 |
1.2.5 劲性骨架施工法 | 第17-19页 |
1.2.6 组合施工法 | 第19页 |
1.3 组合施工法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1 课题方案 | 第21-22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组合法施工拱桥实例及主要参数取值分析 | 第23-30页 |
2.1 国外悬浇与劲骨组合法施工工程介绍 | 第23-25页 |
2.1.1 日本宇佐川桥 | 第23-24页 |
2.1.2 日本头岛大桥 | 第24页 |
2.1.3 日本富士川桥 | 第24-25页 |
2.2 国内悬浇与劲骨组合法施工工程介绍 | 第25-27页 |
2.2.1 贵州夜郎湖特大桥 | 第25-26页 |
2.2.2 涪陵乌江大桥复线桥 | 第26-27页 |
2.3 钢筋混凝土拱桥关键设计参数的研究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组合法施工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合理拱轴系数研究 | 第30-64页 |
3.1 合理拱轴系数概述 | 第30-31页 |
3.2 依托工程概况 | 第31-32页 |
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2-39页 |
3.3.1 总体模型 | 第32-35页 |
3.3.2 基本假定 | 第35-36页 |
3.3.3 施工阶段工况划分 | 第36-37页 |
3.3.4 基于未知荷载系数法的索力计算 | 第37-39页 |
3.4 组合法施工拱桥合理拱轴系数分析 | 第39-63页 |
3.4.1 根据拱圈关键截面的应力分析合理拱轴系数 | 第39-48页 |
3.4.2 根据拱圈关键截面的位移分析合理拱轴系数 | 第48-57页 |
3.4.3 根据临时扣索的索力分析合理拱轴系数 | 第57-61页 |
3.4.4 根据临时扣索索力分析塔架材料的经济性 | 第61-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组合法施工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合理矢跨比研究 | 第64-97页 |
4.1 合理矢跨比 | 第64-65页 |
4.1.1 合理矢跨比概述 | 第64页 |
4.1.2 基本假定 | 第64-65页 |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5-69页 |
4.2.1 总体模型 | 第65-68页 |
4.2.2 施工阶段工况划分 | 第68-69页 |
4.3 组合法施工拱桥合理矢跨比分析 | 第69-96页 |
4.3.1 根据拱圈关键截面的应力分析合理矢跨比 | 第69-80页 |
4.3.2 根据拱圈关键截面的位移分析合理矢跨比 | 第80-89页 |
4.3.3 根据临时扣索的索力分析合理矢跨比 | 第89-93页 |
4.3.4 根据临时塔架的竖向力分析合理矢跨比 | 第93-9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合理设计参数的适用性研究 | 第97-111页 |
5.1 基于组合施工法合理跨径的工程概况 | 第97-98页 |
5.2 建立模型与工况划分 | 第98-101页 |
5.2.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98-99页 |
5.2.2 施工阶段工况划分 | 第99-101页 |
5.3 组合法施工拱桥受力分析 | 第101-110页 |
5.3.1 主拱圈应力 | 第101-104页 |
5.3.2 主拱圈位移 | 第104-108页 |
5.3.3 临时扣索内力 | 第108-11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6.2 展望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