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气象学论文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锋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8页
        1.2.1 副热带海洋锋的变化特征第10-11页
        1.2.2 副热带海洋锋的锋生原因第11-15页
        1.2.3 海洋锋对大气的作用第15-18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18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1.5 各章内容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锋的变化特征第21-47页
    2.1 引言第21-22页
    2.2 资料和方法第22页
    2.3 副热带海洋锋的季节变化特征第22-25页
    2.4 副热带海洋锋强度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第25-30页
        2.4.1 冬季强度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第26-28页
        2.4.2 春季强度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第28-30页
    2.5 副热带海洋锋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第30-40页
        2.5.1 冬季位置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第30-36页
        2.5.2 春季位置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第36-40页
    2.6 副热带海洋锋强度与中纬度海洋锋的关系第40-44页
    2.7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三章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锋的锋生原因第47-81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资料和方法第48-51页
        3.2.1 资料第48-49页
        3.2.2 混合层热量收支方程第49-50页
        3.2.3 混合层的定义第50-51页
    3.3 净热通量项和经向温度平流项的相对重要性第51-63页
        3.3.1 海温变化原因第53-55页
        3.3.2 海温梯度变化原因第55-58页
        3.3.3 CMIP5模式结果验证第58-63页
    3.4 大气的可能作用第63-73页
        3.4.1 净热通量第63页
        3.4.2 经向冷平流第63-67页
        3.4.3 CMIP5模式中大气的作用第67-69页
        3.4.4 CESM耦合模式对比分析:有/无海洋内部动力学过程第69-73页
    3.5 北大西洋海温梯度变化趋势对比分析第73-76页
    3.6 讨论第76-79页
    3.7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春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锋对东亚高空急流的影响第81-101页
    4.1 引言第81-82页
    4.2 资料和方法第82-84页
        4.2.1 资料第82-83页
        4.2.2 方法第83-84页
    4.3 春季副热带海洋锋与春季东亚高空急流的相关关系第84-86页
    4.4 春季副热带海洋锋影响东亚高空急流的可能机制第86-94页
        4.4.1 瞬变活动第86-90页
        4.4.2 大气热源第90-94页
    4.5 模式验证第94-97页
    4.6 讨论第97-99页
    4.7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五章 春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锋对后期ENSO的影响第101-115页
    5.1 引言第101页
    5.2 资料和方法第101-102页
        5.2.1 资料第101页
        5.2.2 方法第101-102页
    5.3 春季副热带海洋锋与后期ENSO的相关关系第102-103页
    5.4 春季副热带海洋锋影响后期ENSO事件的可能机制第103-108页
    5.5 模式验证第108-109页
    5.6 讨论第109-113页
    5.7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第115-119页
    6.1 主要结论第115-117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17页
    6.3 问题与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5页
作者简介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MA-LSAT v1.0数据集的近百年全球陆表气温变化研究
下一篇:钒酸铋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形成机理及颜色性质与光催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