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巩义市地质灾害区划与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3 研究区工作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3.3 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 完成的工作量第15-16页
第二章 巩义市自然地质环境第16-35页
    2.1 地理位置第16页
    2.2 地形地貌第16-18页
        2.2.1 构造侵蚀中低山第17页
        2.2.2 构造剥蚀丘陵第17-18页
        2.2.3 黄土丘陵第18页
        2.2.4 冲洪积倾斜平原第18页
    2.3 气象与水文特征第18-21页
        2.3.1 气象第18-20页
        2.3.2 水文第20-21页
    2.4 地层岩性第21-25页
    2.5 地质构造第25页
    2.6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第25-26页
    2.7 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第26-29页
        2.7.1 岩体第27-29页
        2.7.2 土体第29页
    2.8 地下水文类型与特征第29-33页
        2.8.1 松散岩类孔隙水第30-32页
        2.8.2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第32页
        2.8.3 基岩裂隙水第32页
        2.8.4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第32-33页
    2.9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类型及特征第33-35页
        2.9.1 挖窑建房第33页
        2.9.2 交通建设第33页
        2.9.3 水利工程建设第33页
        2.9.4 矿山开采第33-34页
        2.9.5 地下水开采第34页
        2.9.6 土地资源开发第34-35页
第三章 巩义市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特征第35-48页
    3.1 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特征第35-41页
        3.1.1 崩塌(塌岸)第36-38页
        3.1.2 地面塌陷(黄土湿陷)第38-39页
        3.1.3 滑坡第39-40页
        3.1.4 不稳定斜坡第40-41页
        3.1.5 泥石流第41页
    3.2 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第41-44页
        3.2.1 空间分布规律第41-44页
        3.2.2 时间分布规律第44页
    3.3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第44-48页
        3.3.1 地形地貌条件第44-45页
        3.3.2 地质构造条件第45页
        3.3.3 地层及岩土体结构条件第45-46页
        3.3.4 地表水、地下水及降雨条件第46页
        3.3.5 人类工程活动第46-48页
第四章 巩义市地质灾害系统分析及地质灾害区划第48-74页
    4.1 巩义市地质灾害系统分析第48-51页
        4.1.1 关联性第48-49页
        4.1.2 关联性分析第49-51页
    4.2 巩义市地质灾害区划第51-72页
        4.2.1 分区原则第51-52页
        4.2.2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第52-66页
        4.2.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第66-72页
    4.3 地质灾害系统分析与区划结果第72-74页
        4.3.1 地质灾害系统分析结果第72-73页
        4.3.2 地质灾害区划结果第73-74页
第五章 巩义市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第74-79页
    5.1 场地选择第74-75页
    5.2 边坡设计第75-77页
    5.3 综合治理第77-79页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旱区绿洲地下水位动态时序分析与预测--以内蒙古腰坝绿洲为例
下一篇:塔里木东北缘坡北基性—超基性岩体岩浆序列与形成时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