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2-14页 |
1.2 高铁配电盘用电连接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 | 第17-18页 |
1.3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8-20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0-22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本文结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高铁配电盘用电连接器的总体方案 | 第22-30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高铁配电盘用电连接器功能需求分析 | 第22-24页 |
2.3 高铁配电盘用电连接器总体方案设计 | 第24-29页 |
2.3.1 高铁配电盘用电连接器的设计技术要求 | 第24-25页 |
2.3.2 电连接器的基本结构组成分析 | 第25-27页 |
2.3.3 高铁配电盘用电连接器的总体结构方案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高铁配电盘用电连接器研制的关键技术方案建立 | 第30-55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接触件的设计实现方案 | 第30-36页 |
3.2.1 接触件结构设计的实现方案 | 第30-34页 |
3.2.2 接触件的固定性结构设计实现方案 | 第34-36页 |
3.3 连接器电气性能的设计方案 | 第36-39页 |
3.3.1 塑料材料的选择 | 第36-38页 |
3.3.2 塑料成型方法的选择 | 第38-39页 |
3.4 钣金壳体耐腐蚀性设计方案 | 第39-44页 |
3.4.1 材料的耐腐蚀介绍 | 第39-42页 |
3.4.2 电镀镍 | 第42页 |
3.4.3 化学镀镍 | 第42-43页 |
3.4.4 电镀镍和化学镀镍的比较及选择 | 第43-44页 |
3.5 提高机械拔插寿命的设计方案 | 第44-53页 |
3.5.1 提高插头插座配合精度的方案设计 | 第44-51页 |
3.5.2 插头插座插拔力 | 第51页 |
3.5.3 接触件镀层质量 | 第51-52页 |
3.5.4 锁紧机构 | 第52-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高铁配电盘用电连接器关键结构的性能校核计算 | 第55-69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连接器绝缘电阻计算 | 第55-57页 |
4.3 连接器耐电压计算 | 第57页 |
4.4 最小接触长度计算 | 第57-63页 |
4.4.1 插头插座插合状态的确定 | 第58-60页 |
4.4.2 最小接触长度计算 | 第60-63页 |
4.5 固定爪固定力三维仿真计算 | 第63-68页 |
4.5.1 Ansys软件介绍 | 第63页 |
4.5.2 Ansys workbench分析思路及步骤 | 第63-65页 |
4.5.3 固定爪固定力数值仿真模拟 | 第65-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高铁配电盘用电连接器样机研制与试验技术开发 | 第69-84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研制样机 | 第69-70页 |
5.2.1 样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69-70页 |
5.2.2 样机实物 | 第70页 |
5.3 自动插拔寿命测试机开发 | 第70-73页 |
5.3.1 试验设备的功能要求 | 第70-71页 |
5.3.2 试验设备的工作原理 | 第71-72页 |
5.3.3 试验设备的测试结果 | 第72-73页 |
5.4 自动高压绝缘测试机的开发 | 第73-77页 |
5.4.1 试验设备的功能要求 | 第73-74页 |
5.4.2 试验设备的工作原理 | 第74-76页 |
5.4.3 试验设备的测试结果 | 第76-77页 |
5.5 插针插孔拆卸工具 | 第77-78页 |
5.5.1 工具的功能要求 | 第77页 |
5.5.2 工具的基本结构 | 第77-78页 |
5.5.3 工具的实际工作状态 | 第78页 |
5.6 样机试验验证 | 第78-8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