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全光二极管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基于光子晶体实现非互易导通的光二极管设计 | 第10-11页 |
1.2.2 基于磁性物质设计具有单向传输性的全光二极管 | 第11页 |
1.2.3 基于非线性光学效应设计具有单向传输性的全光二极管 | 第11页 |
1.2.4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设计具有单向传输性的光二极管 | 第11页 |
1.2.5 其他措施来实现光传播的单向性 | 第11-12页 |
1.3 表面等离激元的发展及特征 | 第12-20页 |
1.3.1 表面等离激元的概念 | 第12-14页 |
1.3.2 表面等离激元的色散关系、特征长度 | 第14-19页 |
1.3.3 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方式 | 第19-20页 |
1.4 本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研究理论及数值分析方法 | 第22-28页 |
2.1 电磁场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简介 | 第22-23页 |
2.2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method,FDTD) | 第23-24页 |
2.3 特鲁德(Drude)模型 | 第24-25页 |
2.4 COMSOL Multiphysics介绍以及建模 | 第25-28页 |
第3章 三维亚波长复合微纳结构的研究理论及框架 | 第28-34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28页 |
3.2 模拟实验的建立 | 第28-30页 |
3.2.1 三维孔槽模型 | 第28-30页 |
3.3 透射机理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0-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全光二极管的设计及优化 | 第34-42页 |
4.1 凹槽对数对远场透射的调控 | 第35-39页 |
4.1.1 多对凹槽实现增强透射最大化 | 第35-3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第5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