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卫生基础科学论文--卫生毒理论文

氯乙烯职业暴露人群效应生物标志物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0-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1章 实验研究第13-43页
    1.1 材料与方法第13-14页
        1.1.1 主要仪器第13页
        1.1.2 主要试剂第13页
        1.1.3 研究对象第13-14页
    1.2 实验检测方法第14-20页
        1.2.1 车间空气样品的采集第14页
        1.2.2 车间空气氯乙烯的检测第14-15页
        1.2.3 问卷调查第15页
        1.2.4 研究对象生物样品的采集第15页
        1.2.5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尿中亚硫基二乙酸水平的步骤第15-16页
        1.2.6 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测第16页
        1.2.7 血清激素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第16-17页
        1.2.8 酶联免疫法测定尿β_2-微球蛋白的步骤第17-18页
        1.2.9 测定血清中氧化损伤指标水平的步骤第18-19页
        1.2.10 质量控制第19页
        1.2.11 统计学方法第19-20页
    1.3 结果第20-32页
        1.3.1 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第20-21页
        1.3.2 研究人群一般状况第21页
        1.3.3 尿亚硫基二乙酸结果分析第21页
        1.3.4 车间空气氯乙烯浓度测定第21-22页
        1.3.5 血液及生化学检查结果第22-23页
        1.3.6 尿常规检查结果第23-24页
        1.3.7 血清激素水平检测异常率分析第24页
        1.3.8 暴露组血清激素与亚硫基二乙酸相关分析第24-25页
        1.3.9 血清激素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第25-27页
        1.3.10 研究人群氧化损伤指标检测分析第27页
        1.3.11 暴露组氧化损伤指标与亚硫基二乙酸相关分析第27页
        1.3.12 氧化损伤指标影响因素分析第27-29页
        1.3.13 肿瘤标志物异常率分析第29-30页
        1.3.14 肿瘤标志物水平随接尘工龄的变化第30页
        1.3.15 肿瘤标志物水平随亚硫基二乙酸水平的变化第30页
        1.3.16 肿瘤标志物影响因素分析第30-32页
    1.4 讨论第32-38页
    1.5 结论第38页
    参考文献第38-43页
第2章 综述 氯乙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第43-54页
    2.1 暴露生物标志物第44-45页
        2.1.1 内剂量标志物第44-45页
        2.1.2 生物有效剂量标志物第45页
    2.2 效应生物标志物第45-48页
        2.2.1 酶活性变化及肝损伤第46页
        2.2.2 血清激素的改变第46-47页
        2.2.3 细胞遗传学改变及血清癌蛋白第47-48页
    2.3 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第48-50页
        2.3.1 p53和XRCC1基因多态性第48-49页
        2.3.2 CYP2E1基因多态性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结论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导师简介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5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种评估模型在涂料制造企业的应用与适用性比较
下一篇:“戒烟指南”(QuitGuide)手机应用程序效果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