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黑色金属冶炼论文

高炉渣气淬成珠机理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高炉渣资源利用现状第11-12页
        1.2.2 玻璃微珠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高炉渣制作玻璃微珠可行性分析第14-18页
        1.3.1 高炉渣的化学组成第14-15页
        1.3.2 高炉渣的矿相分析第15-16页
        1.3.3 高炉渣的黏度第16-18页
    1.4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8-19页
    1.5 研究内容第19页
    1.6 主要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高炉渣气淬成珠机理研究第20-31页
    2.1 气淬技术的射流理论第20-23页
    2.2 高炉渣气淬成珠机理的研究第23-25页
    2.3 高炉渣气淬成珠的数学模型第25-26页
    2.4 影响成珠效果的主要因素第26-30页
        2.4.1 喷嘴直径对成珠效果的影响第26-27页
        2.4.2 气体压力对气淬成珠效果的影响第27-28页
        2.4.3 表面张力对气淬成珠效果的影响第28-29页
        2.4.4 过热度对气淬成珠效果的影响第29页
        2.4.5 黏度对气淬成珠效果的影响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高炉渣气淬成珠的热力学研究第31-46页
    3.1 传热物理模型第31-33页
    3.2 传热数学模型第33-36页
    3.3 计算过程第36-37页
        3.3.1 区域网格的划分第36页
        3.3.2 模拟步骤第36-37页
    3.4 凝固换热特性分析第37-41页
        3.4.1 温度场第37-38页
        3.4.2 固液相分布第38-40页
        3.4.3 速度场第40页
        3.4.4 熔渣颗粒内部温度变化第40-41页
    3.5 研究高炉熔渣颗粒凝固换热的影响因素第41-45页
        3.5.1 空气流速对成珠与换热的影响第42-43页
        3.5.2 高炉熔渣颗粒直径对成珠与换热的影响第43-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高炉渣气淬成珠实验研究第46-68页
    4.1 实验目的第46页
    4.2 实验内容第46页
    4.3 实验原料第46-47页
    4.4 实验平台第47-54页
        4.4.1 实验系统简介第47-52页
        4.4.2 实验方案第52-53页
        4.4.3 实验步骤第53-54页
    4.5 实验结果第54-67页
        4.5.1 不同比例调质剂对高炉熔渣气淬成珠效果及渣珠粒径分布的影响第55-59页
        4.5.2 出渣温度对高炉熔渣气淬成珠效果的影响第59-61页
        4.5.3 气淬压力对高炉熔渣气淬成珠效果及渣珠粒径分布的影响第61-64页
        4.5.4 喷嘴孔型对高炉熔渣气淬成珠效果及渣珠粒径分布的影响第64-67页
    4.6 总结第67-68页
第5章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成珠影响机制研究第68-75页
    5.1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68-70页
    5.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第70-71页
    5.3 回归系数的估计第71页
    5.4 回归系数的确定第71-73页
    5.5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第73页
    5.6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第73-74页
    5.7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致谢第79-80页
导师简介第80页
企业导师简介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8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泥热解过程分析及仿真优化
下一篇:湛江近海沉积物PCBs对斑马鱼肠组织结构、微生物和细胞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