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8-3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8-20页 |
1.2 水热炭化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2.1 水热炭化技术的简介及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1.2.2 水热炭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3 生物质水热炭微球的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3.1 生物质炭微球简介 | 第24-25页 |
1.3.2 生物质炭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形成机理 | 第25-27页 |
1.3.3 生物质炭微球的应用 | 第27页 |
1.4 多孔炭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5 磁性炭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6.1 研究目标 | 第2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31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2 水热炭化和干式烘焙法提升固体燃料品质研究 | 第32-46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2.2.2 样品制备 | 第33-35页 |
2.2.3 性能表征 | 第35页 |
2.2.4 能量消耗计算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2.3.1 水热炭化过程中温度和压力变化 | 第36页 |
2.3.2 能源化利用的潜能 | 第36-38页 |
2.3.3 固体产物的外貌特征 | 第38-40页 |
2.3.4 固体产物的疏水性 | 第40-41页 |
2.3.5 固体产物的热解稳定性 | 第41-43页 |
2.3.6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页 |
2.3.7 固体产物的孔隙特征 | 第43-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 竹颗粒水热炭化反应条件及其产物特性研究 | 第46-59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3.2.2 试验设备 | 第47页 |
3.2.3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3.2.3.1 水热竹炭样品的制备 | 第47页 |
3.2.3.2 范氏洗涤法测定样品三组分含量 | 第47-48页 |
3.2.3.3 水热竹炭样品性能表征 | 第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3.3.1 原料浓度和外加压力对水热竹炭性能的影响 | 第48-54页 |
3.3.1.1 水热竹炭的外观形貌特征 | 第48-50页 |
3.3.1.2 水热竹炭的基本理化特性 | 第50-51页 |
3.3.1.3 水热竹炭的热重分析 | 第51-53页 |
3.3.1.4 水热竹炭的FTIR分析 | 第53页 |
3.3.1.5 水热竹炭的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3.3.2 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水热竹炭性能的影响 | 第54-58页 |
3.3.2.1 炭得率和组成成分变化 | 第55-56页 |
3.3.2.2 工业分析和热值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高锰酸钾修饰功能水热炭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59-72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60页 |
4.2.2 样品制备 | 第60页 |
4.2.3 性能表征 | 第60-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1页 |
4.3.1 水热炭和工程水热炭的理化特性 | 第61-62页 |
4.3.2 吸湿动力学 | 第62-66页 |
4.3.3 微观形态特性 | 第66-68页 |
4.3.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68页 |
4.3.5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XRD) | 第68-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酸碱催化水热功能炭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72-93页 |
5.1 引言 | 第72-73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5.2.1 试验材料 | 第73页 |
5.2.2 试验设备 | 第73页 |
5.2.3 样品制备 | 第73-74页 |
5.2.4 性能表征 | 第7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4-91页 |
5.3.1 酸催化水热炭微球的性能表征 | 第74-86页 |
5.3.1.1 基本理化特性 | 第74-76页 |
5.3.1.2 微观形貌特征和表面能谱分析 | 第76-83页 |
5.3.1.3 XRD分析 | 第83页 |
5.3.1.4 孔径分布特征分析 | 第83-86页 |
5.3.2 碱催化水热炭的性能表征 | 第86-91页 |
5.3.2.1 SEM分析 | 第86-87页 |
5.3.2.2 多级孔结构的构建 | 第87-90页 |
5.3.2.3 XRD分析 | 第90-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3-9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3-94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94页 |
6.3 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7-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