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G—四链体DNA为靶点卟啉的合成与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33页 |
·端粒和端粒酶 | 第9-12页 |
·端粒 | 第9-10页 |
·端粒酶 | 第10-12页 |
·G-四链体DNA | 第12-17页 |
·G-四分体 | 第12-13页 |
·G-四链体DNA的结构多样性 | 第13-16页 |
·配体与G-四链体DNA的作用模式 | 第16-17页 |
·与G-四链体DNA作用的配体 | 第17-24页 |
·蒽醌和芴酮类化合物 | 第18-19页 |
·吖啶类化合物 | 第19-21页 |
·阳离子型卟啉类化合物 | 第21-22页 |
·苝类化合物 | 第22页 |
·溴乙啶类化合物 | 第22-23页 |
·天然产物 | 第23-24页 |
·其他化合物 | 第24页 |
·研究配体与G-四链体DNA间作用的方法 | 第24-27页 |
·紫外-可见光谱法 | 第24-25页 |
·荧光光谱法 | 第25页 |
·圆二色谱法 | 第25-27页 |
·卟啉化合物简介 | 第27-31页 |
·卟啉化合物的结构 | 第27-28页 |
·卟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简述 | 第28-31页 |
·选题依据及创新点 | 第31-3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3-4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3-34页 |
·仪器 | 第33页 |
·主要原料 | 第33-34页 |
·部分试剂的纯化 | 第34页 |
·化合物的合成 | 第34-40页 |
·p-TNPP和m-TNPP的合成 | 第34-36页 |
·p-TAPP和m-TAPP的合成 | 第36页 |
·p-INAPP和m-INAPP的合成 | 第36-38页 |
·p-NAPP和m-NAPP的合成 | 第38-39页 |
·目标分子A、B、C、D的合成 | 第39-40页 |
·测试方法 | 第40-42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0页 |
·紫外可见光谱的测定 | 第40页 |
·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 | 第40页 |
·圆二色谱的测定 | 第40-4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2-62页 |
·阳离子卟啉与G-四链体DNA作用研究 | 第43-53页 |
·光谱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作用模式讨论 | 第50-51页 |
·解链温度测定 | 第51-53页 |
·阳离子卟啉诱导G-四链体DNA结构转化 | 第53-62页 |
·圆二色谱测试 | 第53-60页 |
·诱导结构转化和作用模式分析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