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养生旅游的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1.2 平凉养生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4-17页 |
1.3.3 研究评价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养生旅游开发相关理论阐述 | 第20-23页 |
2.1 养生旅游的内涵及特征 | 第20-21页 |
2.2 养生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2.1 体验经济论 | 第21页 |
2.2.2 旅游中心地理论 | 第21页 |
2.2.3 产业融合理论 | 第21-22页 |
2.3 养生旅游开发的产业基础 | 第22-23页 |
2.3.1 养生及旅游产业 | 第22页 |
2.3.2 文化创意产业 | 第22-23页 |
3 平凉市养生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 第23-35页 |
3.1 养生旅游开发适宜性分析 | 第23-28页 |
3.2 定性条件分析 | 第28-33页 |
3.2.1 区位优势 | 第28-29页 |
3.2.2 环境优势 | 第29页 |
3.2.3 资源优势 | 第29-31页 |
3.2.4 品牌优势 | 第31-32页 |
3.2.5 产业优势 | 第32-33页 |
3.2.6 发展机遇 | 第33页 |
3.3 养生旅游开发条件总结 | 第33-35页 |
4 平凉市养生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分析 | 第35-49页 |
4.1 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 第35-37页 |
4.2 客源市场定位 | 第37-40页 |
4.2.1 国内客源市场定位 | 第38-39页 |
4.2.2 国外客源市场定位 | 第39-40页 |
4.3 平凉市养生旅游客源市场问卷调查 | 第40-46页 |
4.3.1 问卷设计及发放 | 第40页 |
4.3.2 个人情况调查 | 第40-43页 |
4.3.3 旅游者对养生旅游的感知分析 | 第43-44页 |
4.3.4 养生旅游的出游意向分析 | 第44-46页 |
4.4 平凉养生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第46-49页 |
4.4.1 年龄层面 | 第47页 |
4.4.2 性别层面 | 第47-48页 |
4.4.3 收入层面 | 第48页 |
4.4.4 受教育程度 | 第48-49页 |
5 平凉养生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 | 第49-52页 |
5.1 养生旅游产品缺乏鲜明特色,主题不突出 | 第49页 |
5.2 养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 | 第49页 |
5.3 养生旅游产业松散,未形成完整产业链 | 第49-50页 |
5.4 养生旅游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 第50页 |
5.5 养生旅游品牌建设能力差 | 第50-52页 |
6 平凉养生旅游开发转型策略 | 第52-62页 |
6.1 明确平凉养生旅游发展中心地和延展区域 | 第52-55页 |
6.1.1 强化平凉养生旅游发展中心地的地位 | 第52-54页 |
6.1.2 平凉养生旅游开发的延展区域 | 第54-55页 |
6.2 挖掘景区文化内涵,优化完善养生旅游大景区建设 | 第55-57页 |
6.2.1 优化平凉养生旅游大景区建设 | 第55-56页 |
6.2.2 养生旅游景区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 | 第56页 |
6.2.3 养生旅游景区之间的合作发展 | 第56-57页 |
6.3 强化、提升平凉特色养生文化旅游品牌 | 第57-59页 |
6.3.1 深入挖掘平凉特色养生文化旅游资源 | 第57页 |
6.3.2 提升平凉特色养生文化旅游品牌 | 第57-58页 |
6.3.3 依托品牌优势,带动养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 第58页 |
6.3.4 宣传推介平凉养生文化旅游品牌 | 第58-59页 |
6.4 培养养生文化旅游产业复合型人才 | 第59页 |
6.5 明确开发方向,理顺管理机制 | 第59-60页 |
6.6 加强养生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 第60页 |
6.7 跨区域养生旅游的联合发展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