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2.1 非传统安全相关理论 | 第12-13页 |
2.1.1 非传统安全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1.2 非传统安全的特点 | 第13页 |
2.2 恐怖主义的界定 | 第13-15页 |
2.2.1 恐怖主义的定义 | 第13-14页 |
2.2.2 恐怖主义的类型 | 第14页 |
2.2.3 恐怖主义的特点 | 第14-15页 |
2.3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3 研究设计 | 第18-22页 |
3.1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3.1.1 框架理论 | 第18-19页 |
3.1.2 社会责任论 | 第19-20页 |
3.1.3 培养理论 | 第20-21页 |
3.2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4 恐怖主义与大众传媒 | 第22-26页 |
4.1 传媒与恐怖主义的共存关系 | 第22-23页 |
4.1.1 恐怖主义需要大众传媒的宣传 | 第22-23页 |
4.1.2 恐怖主义提供新闻价值给大众传媒 | 第23页 |
4.2 大众传媒在恐怖事件上的积极功能 | 第23-25页 |
4.2.1 设置议程,打击恐怖主义 | 第23-24页 |
4.2.2 话语建构,抵制恐怖主义 | 第24-25页 |
4.3 大众传媒在恐怖事件上的消极功能 | 第25-26页 |
4.3.1 过度报道引起社会普遍焦虑 | 第25页 |
4.3.2 恐怖组织针对媒体特点制定恐怖策略 | 第25-26页 |
5“《查理周刊》”事件中国内外媒体的报道分析 | 第26-34页 |
5.1 对于“《查理周刊》”事件的报道分析 | 第26-28页 |
5.1.1 国外媒体的报道 | 第26-28页 |
5.1.2 国内媒体的报道 | 第28页 |
5.2 国内媒体在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5.2.1 媒介失语问题严重 | 第28-29页 |
5.2.2 基层或地方政府信息的不公开导致一定的媒介恐慌 | 第29页 |
5.2.3 媒介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的滞后 | 第29页 |
5.2.4 媒介的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 第29-30页 |
5.2.5 公民媒介安全素质有待提高 | 第30页 |
5.3 国内外媒体不同报道框架背后的思考 | 第30-34页 |
5.3.1 报道框架形成原因 | 第30-31页 |
5.3.2 报道框架的消极作用 | 第31-32页 |
5.3.3 对于报道框架的思考 | 第32-34页 |
6 大众传媒在报道恐怖主义事件时的困境及功能 | 第34-38页 |
6.1 大众传媒的困境 | 第34页 |
6.1.1 媒体无法对恐怖主义事件视而不见 | 第34页 |
6.1.2 媒体无法放弃恐怖主义事件的新闻价值 | 第34页 |
6.1.3 媒体能够对恐怖主义事件产生极大影响 | 第34页 |
6.2 解决大众传媒困境的切入点 | 第34-38页 |
6.2.1 大众传媒在恐怖事件发生之初的预警功能 | 第35页 |
6.2.2 大众传媒在恐怖事件发生之中的平衡功能 | 第35-36页 |
6.2.3 大众传媒在恐怖事件发生之后的引导功能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