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后代鉴定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第一章 磷高效利用作物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 土壤中磷的构成形态及各形态磷的含量 | 第10页 |
1.2 磷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1.3 植酸酶基因在分解土壤有机磷的发展潜力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2.1 国外转基因玉米产业的发展形势 | 第13页 |
2.2 我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2.3 转基因玉米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第三章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7-48页 |
第一章 玉米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17-26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7-21页 |
1.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1.4 讨论 | 第24-2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后代的分子检测 | 第26-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2.4 讨论 | 第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土壤有机磷含量测定及农艺性状分析 | 第38-47页 |
3.1BOWMAN-COLE法测定土壤有机磷含量 | 第38-39页 |
3.2 农艺性状分析及室内考种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3.4 讨论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